科目: 来源: 题型:
已知一种固体化合物由C、H、O、Cu四种元素组成。向盛有该化合物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溶解,得到蓝绿色溶液。己知这种蓝绿色是氯化铜溶液。
(1)探究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①可能是氢气;②可能是甲烷;③还可能是 ……
【实验】请设计一个简单的验证你提出的猜想,写出操作方法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2分)
(2)从蓝绿色溶液中提取金属铜。现利用该溶液制取金属铜,过程如下:
①操作a的名称是 ,完成该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 ;
②蓝绿色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后的生成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③确定固体M中加入B是否已经过量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2分)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
,②观察到的现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A、B、C、D都是九年级化学中的物质,它们存在右下图所示的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 |
(1)若A为一氧化碳,C为金属,则D为__________;
(2)若A为常见金属,C为气体单质,则B为__________;
(3)若A为蓝色溶液,C为浅绿色溶液,则B为__________;
(4)若A为蓝色溶液,C为Cu(OH)2,则B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明学习了NaOH的性质后, 为了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反应时,设计出下列三种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写出上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b 。
(2)以上三个实验中,①③有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记录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① 。实验③ 。
(3)实验②因选用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广口瓶,以使实验取得成功,你将选用的物品是 ,改进后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4)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来检验C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了Na2CO3,并将有关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填入下表: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 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白色粉末A,由Na2SO4、Na2CO3、BaCl2、NaCl中的三种物质混合而成。把A加入到适量水中后,可得到白色沉淀B和溶液C,则:
(1)若B能全部溶于稀硝酸时,A的成分为 ;
(2)若B只能部分溶于稀硝酸时,A的成分为 ;
(3)若B不能溶于稀硝酸时,A的成分为 ;
(4)溶液C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废铜屑制硫酸铜,小花同学方案为铜与浓硫酸反应,其反应原理是Cu+2H2SO4(浓) △ CuSO4+X↑+2H2O。
小朵同学方案为:2Cu+O2 △ 2CuO, CuO+ H2SO4= CuSO4+ H2O。
则X是 (写化学式),较好的方案是 ,
其优点有(1) ,(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共存的是:( )
A. Na+ NO3+ Ag+ Cl- B. K+ Na+ NO3+ Cl-
C. Ba2+ Cl- SO42- K+ D. Ca2+ Na+ CO32- 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现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BaCl2、KNO3、CuSO4、FeCl3、Na2CO3、Na2SO4、NaCl等中的几种混合而成,为证明其组成,做如下实验:
(1)取一定量该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无色滤液B。
(2)向白色沉淀A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沉淀部分溶解
(3)向无色滤液B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则:①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一定没有 。(用化学式填空)
②该混合物至少由 种物质构成,最多可能有 种物质(填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同学为了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提出了猜想:a.可能是二氧化碳; b.可能是一氧化碳。
并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预期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如下:
① 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二氧化碳;
② 若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则气体为一氧化碳。
请你回答:
(1)该同学的猜想是否严谨?若不严谨,请作补充。
(2)请指出该实验装置的不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小组同学对废干电池筒内的黑色固体(内含有MnO2、NH4Cl、ZnCl2等)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操作③灼烧滤渣黑色固体时,会产生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由此推测滤渣
中除含有MnO2外,还存在的物质是 。
(2)已知在氯化锌溶液中逐滴滴入稀氨水,先生成Zn(OH)2白色沉淀,然后溶解生成可溶于水的Zn(NH3)4Cl2。同学们对操作②的滤液中的成分进行探究。
验证方法 | 现象 | 判断 | |
猜想I:主要成分 为氯化铵 | 取少量滤液加入NaOH固体,并加热 | 未闻到明显的氨的 刺激性气味 | |
猜想Ⅱ:主要成分 为氯化锌 |
| 开始出现白色沉淀,后来沉淀又溶解。 | 猜想Ⅱ成立 |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滤液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