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45675  45683  45689  45693  45699  45701  45705  45711  45713  45719  45725  45729  45731  45735  45741  45743  45749  45753  45755  45759  45761  45765  45767  45769  45770  45771  45773  45774  45775  45777  45779  45783  45785  45789  45791  45795  45801  45803  45809  45813  45815  45819  45825  45831  45833  45839  45843  45845  45851  45855  45861  45869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二价金属的难溶性碱ag,受热完全分解后质量减少了bg,求该金属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5.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火柴、蜡烛、烧杯三种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与假设]1.有可燃物    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3.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设计与实验]

    [得出结论]猜想正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    个条件,只要破坏    个燃烧的    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反思质疑门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燃烧是否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查阅资料1]镁条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细铁丝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烟;磷能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表达与交流]根据上述内容和课本中对“燃烧”的描述,你认为                 

    叫做燃烧。

    [反思质疑2]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

    [查阅资料2]含碳细铁丝燃烧时,其中的炭粒生成的CO2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成气泡,熔融液态物质因气泡炸裂引起“火星四射”的现象。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4.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Na2O2)作为供氧剂。为了探究其反应原理,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在常温下与水、二氧化碳反应分别生成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氧气。

[设计实验]浩明同学想通过下图所示装置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并验证反应产物。

(1)下列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①A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装配该装置时,应选用的仪器除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外,还需要的仪器有(填名称)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该装置在实验室还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写出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②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依据是                            

(2)用D所示的方法收集氧气,其依据是                  ;收集氧气时,还可以选用            法收集。检验D装置试管内收集到中的气体是否氧气的方法、现象及结论是:待D中气体集满后,把试管移出水面,然后                                             

                                                               

(3)C中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没有参与反应的CO2,如果没有连接这个装置,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4)检验B中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方程式

①取少量A中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

                 

                   

                   

                

                 

反应后生成的固体是碳酸钠。写出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1)通过上述实验,明明同学认为Na2O2与CO2反应除了生成Na2CO3和O2,还有可能生成NaHCO3。你认为他的结论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写出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请说说呼吸面具或潜水艇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的最大的是优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3.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生成铜绿(俗称铜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不稳定,受热分解成黑色固体物质、无色气体和水。这种黑色固体和无色液体的成分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是Cu2(OH)2CO3。稀硫酸能与Fe2O3 CuO等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提出猜想:某同学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对黑色固体、无色液体的成分做出了一下猜想:

 ①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②黑色固体为氧化铜;③…

实验验证:实验装置如图。

在此实验装置中,大试管的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验证①:若猜想①正确,实验过程中应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                           。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                                 。

在反应完全停止加热时,针对熄灭酒精灯和把导管移出液面这两步操作,你认为应该先进行的操作是                                 。

验证②:从装置中取下大试管并冷却到室温,然后向大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实验现象。若猜想②正确,观察到得实验现象应该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2.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性,还可能呈       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无色酚酞试液变     

溶液呈碱性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溶液呈         

【分析与思考】

⑴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           (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           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所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1.在化学课上,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甲认为黑色颗粒是        ,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或                               ,乙同学还认为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

甲同学立刻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 Na2O+H2O  == 2NaOH

【实验探究】甲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1

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

白色物质

为Na2O

方案2

①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白色物质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反思评价】丙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0.右图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完成相应填空):

【查阅资料】(1)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2)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

(3)Na2CO 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    想】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实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                    。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          

【小    结】

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                                     

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9.钢铁、铝合金、铜制品等是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据估计,每年全世界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产量的十分之一。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金属腐蚀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

(1)如图,取一根约10cm的光亮铁钉放在自来水中,观察A、B、C三处的变化。几天后,他们会发现  处最先出现铁锈,大家结合书本知识知道,铁在空气中生锈实际是铁和    、     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过程。

 (2)一同学联想到家里铜制餐具上有一层绿色物质,认为铜在空气中也会生锈。他们上网查阅资料,知道这种绿色物质的化学成分为Cu2(OH)2CO3(铜绿)。他们从铜绿组成和空气的成分大胆猜测,铜生锈除了与铁生锈条件相同外,还应该有CO2参加反应。

  请写出铜在空气中生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             

(3)【查阅资料】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也可以表示成CuCO3·Cu(OH)2。与孔雀石相似,还有许多矿物可用xCuCO3·yCu(OH)2(xy都是正整数)表示,石青就是其中的一种。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石青的组成成分,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共同参与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l

取少量石青样品置于大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1)产生大量气体

(2)溶液呈蓝色

(1)石青中含有    离子

(2)石青中含有    离子

步骤2

取少量石青样品置于大试管中加热

(1)残留固体呈   

(2)大试管内壁   

石青加热易分解

【反思与拓展】

①确定步骤1中产生气体成分的实验方法是                        

②根据以上探究,只要测定出参加反应的石青的质量、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和      的质量,就可确定石青的化学式(即确定xy的值)。

③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很多,如制成不锈钢、在金属表面             (任写一种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7.维生素C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不同的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下面是小明同学运用学到的实验方法测定橙汁、果味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目的】测定不同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原理】.(1)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有机物,能与碘水反应,使碘水褪色;.

    (2)淀粉遇到碘水变           色。.

    【实验试剂】碘水、淀粉溶液、已知浓度的标准维生素C溶液、蒸馏水.

    【实验过程】步骤1:在4支试管中分别盛有3.0 mL的下列物质:①蒸馏水,②标准维生素C溶液,.③橙汁,④果味饮料。分别向4支试管中滴加2滴淀粉溶液。.

    步骤2:用4支相同的胶头滴管分别向①~④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碘水至刚好变色,并记录滴数。.

    【实验记录】.

    测定物质

  滴入碘水的数量(滴)

1

8

15

5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小明测定的两种饮料中,                     的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

(2)有的同学认为测定物质标准维生素C溶液是多余的,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                                                                              .

(3)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               (填序号)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A.每次实验所用饮料的颜色不同        B.量取的被测试物质的体积不同.

C.试管的大小不同                    D.没有用同一规格的胶头滴管滴加碘水.

【回顾与反思】实验中所用的淀粉溶液的作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6.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过氧化钠(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于是他们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1:向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请你对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进行分析_______。

实验2:向盛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试管中加入水,充分反应后,取试管中的少量溶液放入另一小试管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

【提出问题】溶液为什么先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呢?

【猜想】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①滴加酚酞呈现红色的溶液遇到H2O2时,H2O2可以破坏酚酞的结构,使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再显红色;②酚酞在稀碱性溶液中稳定显红色,而在浓氢氧化钠等溶液中显红色后又褪色。

【猜想】通过查阅资料后,该兴趣小组对溶液的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凶义进行了猜想。

猜想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H2O2;猜想B: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太浓。

【实验探究】请你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猜想A

正确

B

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猜想B

错误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了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外,还存在另一反应,则另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