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把分别盛有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
B.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C.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
D.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对相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把银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取出,银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B.在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D.棉纱线灼烧会产生烧焦羽毛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更需要从人人做起,“低碳生活”有望成为新的时尚流行全球。“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
A.多用电邮、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
B.乘地铁上下班
C.将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用石灰水吸收
D.吃天然食品、穿棉质服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人们常说“墙内开花墙外香”,这句话的科学本意揭示了 ( )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A B C D E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限碱性。
①制取氨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NH4Cl +Ca(OH)2CaCl2+2 X+ 2NH3 。则X的化学式为 。
②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
③NH3是一种碱性气体,干燥时不能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 (填序号)。
A.固体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室有一瓶长时间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口处有白色粉末状固体,小明同学感到很好奇,对白色粉末可能的成分进行了猜想: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②可能含有碳酸钠。
(1)小明同学得出猜想②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明同学取白色粉末少许,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小明同学想证明白色粉末中还含有氢氧化钠,于是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滴入酚酞溶液,酚酞变红,因此小明同学认为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你认为对吗? ,(填“对”或“不对”)你的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人类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1)指出金属铜的一个性质及其对应的用途:
性质 ,对应的用途 。
(2) 要防止铁制品因锈蚀而报废,就要知道铁制品锈蚀的原因。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 。
(3)为了验证铜、银、镁、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明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a.将体积大小一样的镁片和铁片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和体积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b.将铜片放入到硝酸银溶液中。
请回答:
①在试验中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来设计实验方案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的科学方法。在步骤a中,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 、 、 、 。
②通过步骤a,可判断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③步骤b中的实验现象是 。
④小红同学认为i,小明同学的实验方案不足以说明铜、银、镁、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还需要进行一个实验,该实验的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