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48606  48614  48620  48624  48630  48632  48636  48642  48644  48650  48656  48660  48662  48666  48672  48674  48680  48684  48686  48690  48692  48696  48698  48700  48701  48702  48704  48705  48706  48708  48710  48714  48716  48720  48722  48726  48732  48734  48740  48744  48746  48750  48756  48762  48764  48770  48774  48776  48782  48786  48792  48800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几种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如下:水稻6.0~7.0、棉花6.0~6.8、甘蔗6.0~8.0、烟

草5.0~6.0、茶树5.0~5.5。取某地土壤浸出液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略显蓝色.

则这种土壤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A.水稻          B.棉花          C.甘蔗          D.茶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                  B.部分结冰的蒸馏水

C.加工门窗的铝合金              D.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面几种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煤的干馏

C.石油分馏                              D.海水晒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室加热5.0g质量高锰酸钾使部分高锰酸钾分解,称量剩余物的质量为4.68g,此时有多少克二氧化锰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市售化肥硝酸铵的化学式为(NH4NO3)。试求:

(1)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硝酸铵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进入9年级学习化学,我们亲身体验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感受到了化学的无穷魅力。覃浪在回顾整理下列实验中提炼了许多探究方法。

实验一、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进行下图所示实验)


实验现象:(I)、(IV)中的小花变红。

设计(Ⅱ)、(Ⅲ)实验的目的是: 

该实验的探究方法是:设计分析   (填“A”或“B”或“C”,获得结论。

A.仅一个单因素的实验     B.有多种因素的对比实验

C.用前面实验的生成物继续实验

实验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也发生了反应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而变浑浊。彩云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十分相似,也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但此反应无明显实验现象,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她为了能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确实发生了反应,设计了如下方案。请你将她设计的方案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启示

方案1

向一个软塑料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再注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盖紧瓶盖,摇动塑料瓶。

从反应物二氧化碳的减少(压强减小)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方案2

从生成物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官龙同学认为彩云同学设计的方案1中,不能得出CO2与氢氧化钠是否确实发生了反应,理由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张涛同学把经过烘干的过量的木炭粉和少量的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平铺在硬质试管底部,并将硬质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同时用导管将生成的气体导出(如右图所示)。

请你对他进行探究实验中导出的气体成分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1)猜想:导出的气体可能是        (只写出一种猜想);

(2)实验操作:      

(3)实验现象预测:      

(4)根据你的探究结果,写出在探究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分析微观过程图,我能从微观角度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