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沸腾时可将壶盖顶起,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时有气泡产生,说明该固体一定是碳酸钠
C.氢气燃烧后的生成物只有水,说明氢气是一种清洁燃料
D.燃着的木条伸人某无色气体中很快熄灭,说明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建筑材料有砖、钢筋、水泥、生石灰、大理石、PVC塑料(聚氯乙烯)等。对上述一些建筑材料主要成分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铁—单质 B.氧化钙—氧化物 C.碳酸钙—酸 D.聚氯乙烯—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 B.把木炭放入冰箱中,冰箱异味消失
C.洗净的铁锅常会出现锈渍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将碳酸钠和硫酸钠的固体混合物6g放入烧杯中,此时总质量为106g,加入24.5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待没有气泡逸出后再次称量(CO2的溶解忽略不计),总质量为128.3g。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至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7年9月2日,河南省清流县一载满浓硫酸的罐车翻倒,导致26 t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泄漏,流入附近小溪中。闻讯赶来的武警官兵立即垒坝并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中和硫酸。计算:中和泄漏的硫酸,理论上需要多少吨氢氧化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用含有少量生石灰的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在“固体样品”中加入水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溶液A”中所含溶质为 (填化学式)。
(3)在“操作2”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烧杯外,还有 。
(4)加入“适量稀HCl”的目的是 。
(5)“沉淀C”是 (填化学式)。
(6)“操作3”的名称是 。
(7)①用提纯的NaCl配制200 g 0.9%的生理盐水,需要NaCl的质量为 g。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
A.增加适量砝码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③在用量筒量取所需水的过程中,若俯视读数,而其余操作均正确,这样配得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该实验操作是将 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 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 。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
色
(4)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了确定其反应是否发生,某班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方案一:向装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几滴酚酞试液,不断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如果实验现象是 就可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方案二:向装有一定量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如果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你认为方案二的结论正确吗?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常溶有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通过目测,初步认为可能含有Fe3+、Ba2+、Na+、OH-、Cl-、CO32-、SO42-,为了进一步确认,进行实验检测:
①取污水仔细观察,呈无色、透明、均一状态。
②向取样的污水中,滴入稀硫酸,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
③用pH试纸测定污水的pH值,pH值为10。由此可知,该污水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 ,肯定没有的离子是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
(2)A—G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E为黑色固体。下图为这些物质的转化关系图,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E ,G 。
②写出D→F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