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对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进行的相关实验中,实验现象及结论合理的是( )
A.取少量溶液样品,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稀盐酸,立即有大量气体产生
C.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
液变红,证明原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D.向溶液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可除去样品中的杂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5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从石灰石、金刚石、
氢氧化钠、干冰、小苏打五种物质中,选择与下列用途相对应的物质,填写在空白处。
(1)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2)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的是
(3)用作人工降雨的是 (4)镶在玻璃刀头上用来裁玻璃的是
(5)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等工业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3分)为维持生命和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合理摄取营养物质和人体必需的元素。
(1)食物的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 、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通常称为营养素。
(2)下列物质中含糖类比较丰富的是 。
A.鸡蛋 B.黄瓜 C.花生油 D.大米
(3)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根据含量多少,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人体内所含的钙元素属于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6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下列物质:天然气、氢气、乙醇、汽油、柴油,其中属于最清洁的燃料的
(2)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可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的化学式为 。
(3)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氮能发生反应:SO2+NO2=SO3+X,其中X的化学式为 。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燃料燃烧反应产生的能量来做饭、取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6分)现有木炭、一氧化碳、氧化铜、氧化铁、稀硫酸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发生的反应,可用“A+B→ C+D”表示。
(1)若A为单质,A与B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黑色逐渐变红,则B是 ,其反应类型为 。
(2)若A为气体化合物,A与B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则B是 。
(3)若A溶液pH<7,A与B在常温下反应,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反应类型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5分)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 (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 有关。
(3)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2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该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通常可采用三种方法,它们
分别是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5分)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⑴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2)在建筑工地露天放置的钢铁容易生锈,钢铁生锈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 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在钢铁表面涂油、刷漆等,能防止钢铁生锈。
(3)工业生产中常用10%的稀盐酸来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实验室若要配制该盐酸200g,则需用量筒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密度为1.19g/mL) mL(计算结果保留至0.1);实验室在配制10%的稀盐酸的过程中,除了用到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分)现将8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8gA完全反应后生成22gC和18gD。若现有16gB与足量的A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总质量为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识别化肥的探究活动。他们对氯化铵、碳酸氢铵、硫酸钾、磷矿粉四种化肥的实验探究步骤如下:
(1)步骤一:取上述四种化肥各少量分别放入试管,观察,从外观上即可与其他化肥区分出来的是 。
(2)步骤二:在装有另外三种化肥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的是 。
(3)步骤三:再分别取少量未区分出的另外两种化肥于研钵中,各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的是 。由此可知,在使用该类化肥时,要避免与 (填“酸”或“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以防降低肥效。
有同学提出,氯化铵、硫酸钾也可用下列某种物质进行区分,你认为可行的是
A.硝酸钡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酚酞溶液 D.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