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5213 5221 5227 5231 5237 5239 5243 5249 5251 5257 5263 5267 5269 5273 5279 5281 5287 5291 5293 5297 5299 5303 5305 5307 5308 5309 5311 5312 5313 5315 5317 5321 5323 5327 5329 5333 5339 5341 5347 5351 5353 5357 5363 5369 5371 5377 5381 5383 5389 5393 5399 5407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棕色试剂瓶盛装10%的硝酸银溶液.某同学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硝酸银溶液,滴加到装有稀盐酸的试管中,然后,他用自来水将胶头滴管进行冲洗,再直接插入原试剂瓶中.在以上操作中,该同学有明显的错误.请问这些错误操作将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后果?指出两点:
(1)________;
(2)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分解过氧化氢
- B.
电解水
- C.
硫在氧气中燃烧
- D.
石蜡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 鉴别的物质 | 鉴别的方法 |
A | 纯水和矿泉水 | 观察是否澄清 |
B | 羊毛和棉花 | 点燃,闻气味 |
C |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加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 |
D | 冰和干冰 | 室温(20℃),放置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液体残留 |
- A.
A选项
- B.
B选项
- C.
C选项
- D.
D选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星期天,小强的妈妈要焙制面包,叫小强取商店买回一包纯碱,小强仔细看了包装说明(如图),并产生疑问:
回到学校,他取出从家里带来的一小包纯碱样品进行实验:准确称取5.5g样品放入烧杯中,在滴加盐酸至刚好完全反应(忽略CO2溶于水),共用去稀盐酸25g,得溶液质量为28.3g(杂质溶于水且与盐酸不反应).求:(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Na2CO3的另一种俗名________;
(2)生成CO2的质量是________;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
(4)通过计算判断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与包装说明相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一切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 B.
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
- C.
原子的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 D.
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
- A.
碳酸钠NaCO3
- B.
硫酸氢H2SO4
- C.
氧化铁FeO
- D.
氢氧化钾K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 验 设 计 | | | | |
实验 目的 | 验证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 |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 | 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 A.
A
- B.
B
- C.
C
-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除杂、分离、区分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都正确的
选项 | 实验目的 | 所用试剂或方法 |
A | 鉴别NH4NO3溶液和K2SO4溶液 | NaOH溶液或Ba(NO3)2溶液 |
B | 除去生石灰中含有杂质石灰石 | 水或稀盐酸 |
C | 从H2O2溶液制氧气的残余物中分离出MnO2 | 过滤或蒸发 |
D | 区分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稀硫酸 | 紫色石蕊或铁粉 |
- A.
A
- B.
B
- C.
C
-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组各有两种物质,它们的化学式和所属的物质类别都正确的一组是
| 物质1 | 物质2 |
| 名称 | 化学式 | 物质类别 | 名称 | 化学式 | 物质类别 |
A | 氮气 | N | 非金属单质 | 氧化亚铁 | Fe2O2 | 碱 |
B | 碳酸氢钠 | NaHCO3 | 盐 | 硝酸 | HNO3 | 酸 |
C | 硫酸钾 | K2SO4 | 盐 | 五氧化二磷 | P2O5 | 金属氧化物 |
D | 锰 | Mm | 金属单质 | 氢氧化镁 | Mg(OH)2 | 碱 |
- A.
A
- B.
B
- C.
C
-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化学方程式表示(1)________,(2)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