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54818  54826  54832  54836  54842  54844  54848  54854  54856  54862  54868  54872  54874  54878  54884  54886  54892  54896  54898  54902  54904  54908  54910  54912  54913  54914  54916  54917  54918  54920  54922  54926  54928  54932  54934  54938  54944  54946  54952  54956  54958  54962  54968  54974  54976  54982  54986  54988  54994  54998  55004  55012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下列情况通常不可能引起大气中PM2.5增大的是

 A.焚烧秸杆          B.汽车尾气        C.燃烧煤炭        D.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成语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刻舟求剑         B. 百炼成钢       C.风吹草动        D.量体裁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含有少量食盐。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2)该反应过程中生成CO2气体的质量                  

(3)求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规范的计算过程,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一包固体混合物粉末,已知其中可能是(NH4)2CO3、Na2SO4、Fe2O3、CuO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其成分,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M的名称为                   ,无色气体F的化学式为           

(2)无色溶液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是                     

(3)写出过程③中产生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4)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为了进一步验证不确定的物质是否存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取一定量的原固体混合物放入一只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滤液G。

②向滤液G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H。

③再向溶液H中滴加无色溶液I,产生现象X。

若现象X为                                         ,则该物质一定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所示是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时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时,加入药品之前一定要先检验                           

(2)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气体。

①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装置序号)                 

②产生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C装置的作用是                              

④检验集气瓶中是不是CO2气体的方法                                       

                                                                       

(3)同学甲为验证制取CO2后剩余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加反应,且

CaCl2溶液呈中性),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取样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含有盐酸。你是否同意该方案?简述理由。

                                                                                                                        

(4)将少量CO2气体通入盛有足量Ca(OH)2溶液的广口瓶中,瓶中溶液的质量与之前相比会        (填写下列各项序号)。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研究中和反应实验时,某化学兴趣小组认真观察、详实记录,进行了一些探究活动。请完成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利用“pH计”测定并绘制了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①化学方程式为                                 

②根据图示可知:小明的实验是用胶头滴管逐滴将            (选填“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至过量。

③在加入溶液的质量至5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2)在实验进行几秒钟之后,细心的小华同学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冒出。经过小组讨论,他们一致认为NaOH溶液在空气中变质了,依据是                                                                                    

                                                                        

为此,他们还进一步设计了两个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的实验方案来重复验证:

方案一:取少量溶液样品,滴入Ca(OH)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NaOH溶液变质了。

方案二: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加适量酚酞溶液,若溶液仍为无色,则证明NaOH溶液变质了。

你不同意上述两个实验方案中的哪一个?简述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硫元素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联系密切,在战国时期,我国的炼丹家们就开始了对硫单质及含硫化合物的研究应用。下图是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流程:

 


(1)上述物质中,硫元素化合价为+6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2)请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                                                

(3)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                    ,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必要时再到医院治疗。

(4)煤和石油中都含有硫元素,它们燃烧的废气中含有硫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与水及氧气反应会导致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下列各项中,不利于减少酸雨危害的是         。(填序号)

①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②工业废气乱排滥放

③增加燃煤用量                ④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H7N9型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治愈率比较低。为预防新型禽流感蔓延,可用ClO2进行环境消毒,制取ClO2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四种物质:

在a、b、c、d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

(2)a物质中钠、氯、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3)d物质中氯元素和氧元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             

(4)制取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从氢氧化镁、甲烷、氧化铁、碳酸钙、氢气、一氧化碳、碳酸、盐酸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1)一种金属氧化物            ;    (2)汽水中常含有的一种酸               

(3)一种难溶的碱              ;    (4)一种最简单的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已调平衡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注入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调至天平平衡后,向左边烧杯中加入2.8gFe,要使充分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需向右边烧杯中加入金属铜的质量为

A.2.7g             B.2.8g           C.5.4g            D.5.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