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为了将混有硫酸钠、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的氯化钠提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流程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目的是 。操作②能否用硝酸钡溶液? (填“能”或“否”)。
(2)进行操作②后,如何判断SO已除尽,方法是 。
(3)写出操作③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操作④的名称是 。
(4)此设计方案是否严密,说明理由 。
(5)原固体样品中含NaCl m1 g ,最后得到的NaCl固体m2 g ,则m1 m2(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校兴趣小组同学收集到含有硝酸银的溶液10g,他们利用铁锌合金回收其中的金属银,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固体A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滤液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写出铁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计算硝酸银的相对分子质量 。原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金属铬(Cr)可以形成碱[Cr(OH)3]和化合价为+3的绿色的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Cr(OH)3与足量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绿色,使溶液呈绿色的离子的符号是 。
(2)CrO3是一种橙红色固体,可用于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将CrO3加热分解,发现固体逐渐变绿,同时产生一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海水晒盐能够得到粗盐和卤水。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下图是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填空。
(1)在t1℃时,向100 g水中加入150 g MgCl2,形成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到t2℃时,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t1℃时,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将t2℃时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可能会析出的晶体有 (填字母序号)。
A.MgCl2和KCl
B.只有MgSO4
C.MgCl2、KCl和Mg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自热米饭是一种快餐食品。请根据上图及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表中“自热米饭的营养成分”看,没有标出的人体必须的营养素是 。
②上述包装材料一般是符合卫生标准的铝箔。铝可以压制成铝箔,说明铝具有良好的 。
③该自热米饭是利用发热包中的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来进行加热,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良好的家居环境带来美好的生活。
①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毒气体,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②如右图,“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烧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 (填字母标号)。
A.清除可燃物 B. 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对比实验,得到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方案 | 实验结论 | ||
实验1 | 实验2 | ||
A、 | CO2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 ||
B、 |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
C、 | 金属M生锈需要氧气 | ||
D | 碘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性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两种物质分别由甲、乙分子构成,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不同
B.两种物质充分燃烧得到不相同的生成物
C.两种物质中C、H、O的质量比均为2:6:1
D.两种分子的结构不同,故其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
A | CO2 | O2 | 通过灼热的铜网 |
B | KOH溶液 | K2CO3 |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
C | NaCl | CaCO3 | 溶解、过滤、蒸发 |
D | H2 | H2O | 通过浓H2SO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分别用以下三组所提供的物质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①Zn、Cu、稀硫酸;②Zn、Cu、MgSO4溶液;③Cu、 ZnSO4溶液。能够直接达到目的的是
A.①③ B.②③ C.仅有① 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