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同学为测定一瓶失去标签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80g该氢氧化钠溶液,
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至pH等于7,测得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为129g。
计算:
(1)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的氢氧化钠质量;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最终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下图),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
碳酸钠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猜想一:氯化钠溶液;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
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1)小丽取样滴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 溶液,理由是 ;
(2)小刚另取样滴加入稀盐酸有 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 。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 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 ;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 。
【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B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A中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 气体,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 (填“c端”或“d端”)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
(1) 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常用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 地球表面约有7l%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却不足1%。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填序号)。
A.洗手擦香皂时不关上水龙头 B.用洗菜水浇花
C.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 D.用洗衣水冲厕所
(3) 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蒸馏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
液的是 (填序号)。
A.粉笔灰 B.硫酸铜 C.蔗糖 D.食用油
(4)暴雨过后,河水的能见度很低,某同学取回河水进行研究。首先进行过滤,若采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该图操作中存在一处明显错误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右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在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 A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为 。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
10%的溶液,应加水 g。
(3)t2℃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此时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A、B、C是三种不同类别的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在溶液中发生反应)。若B为纯碱,A、C间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且A和C均为三种元素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B、C的化学式是
A B C 。
(2)物质A和C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
(3)纯碱的一种用途是 。A的一种用途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铬、铜及其合金在交通工具上随处可见,现将铬(Cr)插入Cu(NO3)2的溶液中,铬上有红色物质析出。则铬和铜相比,金属活动性强的是 。若Cr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2价,则反应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钢铁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建造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东方之冠”的核心筒就是用四根巨型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其中用了大量的钢铁。
(1)钢铁属于 材料。
(2)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
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 共同作用的结果;
(3) 市场上有一种含铁粉的麦片,食用后在胃酸作用下将铁粉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
铁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这种麦片必须 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