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3.0 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反应时间/min | 1.0 | 1.5 | 2.0 | 2.5 | 3.0 |
剩余固体质量/g | 2.55 | 2.25 | 2.10 | 2.04 | 2.04 |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步骤是:①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③将燃烧的红磷迅速插入瓶内,并把塞子塞紧;④燃烧完毕,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分析探究:(1)实验中可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________,消耗了空气中的________。
(2)燃烧完毕,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中,发现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
①红磷用量偏少;②装置漏气;③反应后没有冷却到原来温度;④烧杯中水太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上图字母),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上图字母)。
(4)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Ⅰ、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燃烧时温度/℃ |
石蜡 | 50~70 | 300~550 | 约600 |
铁 | 1 535 | 2 750 | 约1 800 |
钠 | 97.8 | 883 | 约1 400 |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___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 mL空气,如下图。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________mL。
(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写出其中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初中化学中的几种常见物质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A是一种金属单质,常用作导线的材料,B是一种紫黑色固体,D是一种氧化物,G是全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单质。
(1)A是________,G是________。
(2)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图中发生的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下图是物质基本分类和基本转化关系图,试按下列要求填空:
物质类别:①________,②________;
变化类型:③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李强在学习了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概念后,为体现两概念间的关系,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式,并通过自学完成了A处所表示内容的填写,请你完成B、C的填写内容。
A.是化合反应,不是氧化反应,举例CO2+H2O===H2CO3
B.________,举例:________
C.________,举例: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化学学习中,我们常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等知识,下面A、B、C三个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实验中的烧杯是一个干冷的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2)B实验是通过证明________的组成来推断水的组成。
(3)C实验是利用可燃物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使瓶内________来推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从研究方法来看,A实验与________(填“B”或“C”)实验方法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用带火焰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以丙种方式迅速插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1)请你预测所观察到的现象:
①甲、乙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丙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鉴别氧气、二氧化碳、空气三瓶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