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以下对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
A.磷原子的中子数是15 |
B.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0.97g |
C.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
D.磷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30.9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我国科学家发现,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中硒元素(Se)为+4价,氧元素为-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
A.Na2SeO3 | B.Na2SeO4 | C.NaSeO3 | D.Na2Se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主要议题是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上海世博会也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理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小轿车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汽车燃料燃烧时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汽车所用燃料主要是汽油,汽油的成分复杂,同甲烷(CH4)替代汽油进行计算(含碳量比汽油略低)。公共汽车和小轿车耗油量(均以汽油为燃料)和载客人数如下:
公共汽车 | 小轿车 | |
百公里耗油量/kg | 18 | 9 |
平均载客人数/人 | 30 | 2 |
请计算:乘公共汽车行驶一百公里,人均排放二氧化碳 kg;乘小汽车行驶相同距离,人均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是乘公共汽车的 倍。
通过计算,谈谈为实现“低碳”生活理念,你的做法是什么?(答出两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旨在传递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该主题倡导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1)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绿色生活”理念的是(填序号)_________。
①节约用水、用电 ②废物分类回收、利用 ③坚持每天测量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④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2)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二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
①日常生活中做灭火剂,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和____________ 的性质。
② 工业上用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纯碱。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利用植物光合作用能生成氧气,请写出实验室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③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据报道,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上海世博会上得到了大规
模的应用,总装机容量超过4.68兆瓦。
(1)发展太阳能产业主要优点是(填一点即可) 。
(2)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关键的材料是高纯硅,下图是我市某多晶硅生产企业生产高纯硅的流程示意图:
发生的反应为:
①SiO2+2C Si+2CO↑
②Si+3HCl SiHCl3+H2↑
③ SiHCl3+H2Si+3HCl
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在H2还原SiHCl3过程中若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3)为了达到绿色化学和节约资源的目的,上述流程中某化合物需要循环使用,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上海世博会采用的1000余辆新能源汽车充分体现了“低碳”理念,汽车能源的更新历程如下
(汽车用汽油、柴油作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 、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空气污染物,通常用催化转化的方法处理尾气,其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CO+2NO2CO2+X。其中“X”的化学式为
(2)最近,我市有千余辆公交和出租车完成了油改气(汽油改天然气),使港城人出行越来越“低碳”,也为了降低 效应作出了贡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其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2004年4月,化学家研究发现,利用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C3H6O)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全降解塑料,环氧丙烷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这不仅是体现“低碳”理念的又一举措,而且可以降低废弃塑料带来的 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酸雨,人称“空中死神”,是目前人类遇到的全球性区域灾难之一。我国长江以南也存在连片的酸雨区域。尤其近期降雨普遍呈酸性。
(1)简述你对上图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此情况你的一点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