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二 物质的鉴别、鉴定、推断(一) 题型:单选题
(10湖北省黄石市14)以实验事实和化学原理为依据进行科学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A.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CO2是气体,所以CO2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
B.酸电离出的阳离子是H+,NaHCO3能电离出H+,所以是NaHCO3酸 |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凡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均为单质 |
D.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有发光发热等现象,所以凡是有发光发热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二 物质的鉴别、鉴定、推断(一) 题型:单选题
(10湖北省黄石市13)不用其它试剂,仅仅利用试管和胶头滴管就可以区别下列四种物质的溶液:①CuSO4;②MgCl2;③KOH;④NaNO3,则正确的鉴别顺序是
A.②③①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②④ | D.②①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二 物质的鉴别、鉴定、推断(一) 题型:单选题
(10佛山16)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两种。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干燥玻璃片上有水雾,用另一个蘸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边浑浊。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气体成分可能是( )
A.CO | B.H2和CO | C.CH4 | D.H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二 物质的鉴别、鉴定、推断(一) 题型:单选题
(山东烟台20. )要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A.CaCl2固体(CaCO3)加足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
B.NaCl固体(Na2CO3)加足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
C.Fe粉(Cu)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D.MnO2固体(KCl)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二 物质的鉴别、鉴定、推断(一) 题型:单选题
(10,威海6)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用闻气味方法鉴别:NH3和O2 |
B.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
C.用沉淀法鉴别:Na2SO4溶液和NaNO3溶液 |
D.用燃烧法鉴别:H2和C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二 物质的鉴别、鉴定、推断(一) 题型:单选题
(10广州20)用下列方法鉴别各组无色溶液,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 待鉴别溶液 | 试剂(均为溶液) |
A | HNO3和KNO3 | 酚酞 |
B | HCl和NaCl | AgNO3 |
C | AgNO3和Na2SO4 | BaCl2 |
D | Ca(OH)2和NaOH | Na2C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二 物质的鉴别、鉴定、推断(一) 题型:单选题
(10汕头9)下列各组物质对应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A.硬水和软水——观察是否澄清全品中考网 |
B.合成纤维和羊毛——用手触摸 |
C.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滴加稀盐酸 |
D.食盐水和白糖水——观察颜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二 物质的鉴别、鉴定、推断(一) 题型:单选题
(2010上海45)不另选试剂,仅利用组内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A.FeCl3 NaOH HCl H2SO4 | B.HCl KNO3 Na2CO3 Na2SO4 |
C.AgNO3 HCl NaCl HNO3 | D.BaCl2 Na2SO4 Na2CO3 H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二 物质的鉴别、鉴定、推断(一) 题型:单选题
(2010四川宜宾10)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到水中,能共存且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是是( )
A.Na2CO3 KCl Na2SO4 | B.CuSO4 HCl KCl |
C.HCl KOH Na2CO3 | D.AgNO3 BaCl2 HN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二 物质的鉴别、鉴定、推断(一) 题型:单选题
10四川甘孜16)可以一次性鉴别出蒸馏水、稀盐酸、石灰水的试剂是 ( )
A.酚酞试液 | B.碳酸钠溶液 | C.稀硫酸 | D.氯化钠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