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2年广东省增城市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A.用石灰水鉴别氧气和氮气 |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
C.用酚酞溶液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
D.用扇闻的方法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要将待提纯的物质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除去,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 待提纯物质 | 选用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CuCl2(FeCl2) | 铜片 | 过滤 |
B | CaO(CaCO3) | 盐酸 | 蒸发 |
C | Cu(Fe) | 硫酸铜溶液 | 过滤,洗涤 |
D | NaOH溶液(Na2SO4) | 氯化钡溶液 | 过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北京市怀柔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 主要操作及现象 |
A | 验证某固体是碳酸钠 | 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
B | 验证某溶液的溶质是碱 | 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
C | 检验羊毛纤维 | 抽丝灼烧,有烧焦的羽毛气味 |
D | 检验二氧化碳 |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熄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北京市石景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两种方案均合理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目的 | 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 | 鉴别盐酸、NaOH溶液、Ca(OH)2溶液 | 除去铁粉中的氧化铁粉末 |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
方案1 | 加澄清石灰水 | 滴加碳酸钠溶液 | 加适量稀盐酸 | 通过灼热氧化铁 |
方案2 | 滴加盐酸 |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用磁铁吸引 | 通入澄清石灰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湖北省樊城区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欲鉴别澄清石灰水、盐酸和蒸馏水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提供的试剂有:①碳酸钠溶液 ②紫色石蕊试液 ③无色酚酞试液,只用一种试剂可将它们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
A.只有① | B.只有② | C.①或② | D.①或②或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九年级5月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试剂(括号内)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盐酸) | B.氯化钠固体和无水硫酸铜固体(蒸馏水) |
C.硬水与软水(肥皂水) | D.铁粉和锌粉(硫酸锌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中考模拟(一)化学试卷 (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用石墨做电池的电极 |
B.聚乙烯有热塑性,可用来制食物包装袋 |
C.用16%氯化钠溶液进行农业选种 |
D.氢气可能成为未来最理想燃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选项 | 目的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 将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 铝丝表面无明显现象 | 铜比铝活泼 |
B |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木条火焰熄灭 | 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 |
C | 探究物质溶解于水的热量变化 | 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 硝酸铵晶体,充分搅拌 | 溶液温度下降 | 物质溶于水都能使溶液温度下降 |
D | 检验水垢中是否含有碳酸盐 | 取水垢加入稀盐酸,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产生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水垢中含有碳酸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足量)
选项 | 物质 | 选用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木炭粉(Cu) | 盐酸 |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
B | CO(CO2) | NaOH溶液、浓硫酸 | 通气、加热、收集 |
C | CaO(CaCO3) | 水 | 过滤、烘干 |
D | NaOH(Na2CO3) | 盐酸 | 溶解、蒸发、结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A.用食盐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 B.用水鉴别碳酸钙固体和氯化钠固体 |
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氢气和一氧化碳 | D.用无色酚酞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