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2届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只用水不能区分各组物质(物质均为固体)的是
A.生石灰、氯化钠 | B.碳酸钙、氢氧化钠 |
C.苏打、小苏打 | D.硝酸钾、硝酸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辽宁省丹东七中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下列除杂的实验过程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A.KCl(K2CO3)加足量稀硫酸、过滤、蒸发、结晶 |
B.BaSO4(BaCO3)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C.CO2(HCl)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通过浓硫酸 |
D.MnO2 (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安徽省安庆市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要鉴别的物质 | 方法一 | 方法二 |
A | 稀盐 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 加入大理石 | 加入硫酸铜溶液 |
B | 氯化铵和硫酸钾固体 | 加氢氧化钙研磨 | 加入适量水观察是否溶解 |
C | 羊毛制品和纯棉制品 | 点燃闻气味 | 观察颜色 |
D | 黄铜和黄金 | 观察颜色 | 在空气中加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稀HCl和稀H2SO4 | 加AgNO3溶液 |
B | 鉴别KCl溶液和NaCl溶液 | 进行焰色反应 |
C | 除去CaO中的CaCO3 | 加H2O 溶解、过滤 |
D | 除去CuO中的Cu | 通过H2后加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现有碳酸钾、碳酸钙、硫酸铜三种白色的固体粉末,用最经济、简便,现象明显的方法鉴别,应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
A.蒸馏水 | B.紫色石蕊试液 | C.稀盐酸 | D.烧碱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外国语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法中错误的是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
C.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涤纶 |
D.用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某混合气体可能是CO、CO2、H2、H2O、CH4之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验证混合气体的成分,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观察到的现象为:A中无明显现象,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烧杯中有水雾,迅速取下烧杯,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混合气体的成分可能是
A.CO、CO2 |
B.CO、CO2、H2 |
C.CO2、H2、CH4 |
D.CO、CO2、H2O、CH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年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足量)
选项 | 物质 | 选用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木炭粉(Cu) | 盐酸 |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
B | N2(CO2) | NaOH溶液、浓硫酸 | 洗气、干燥 |
C | CaO(CaCO3) | 水 | 过滤、烘干 |
D | Fe2(SO4)3溶液(CuSO4) | 过量铁粉 | 过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年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日常生活中,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括号内是方法),错误的是
A.面粉和苏打(加水振荡) |
B.白酒和白醋(观察颜色) |
C.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加热、冷却,看状态变化) |
D.棉织衫和羊毛衫(抽丝灼烧,闻气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河南省驻马店市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
A. | 检验NaCl中含有Na2C03 | 加水溶解 | |
B. | 鉴别NaOH和Ca(OH)2溶液 | 加Na2CO3溶液 | |
C. | 除去Ca0中的CaCO3 | 加足量的稀盐酸 | |
D. | 除去CO2中的C0 | 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