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60804  60812  60818  60822  60828  60830  60834  60840  60842  60848  60854  60858  60860  60864  60870  60872  60878  60882  60884  60888  60890  60894  60896  60898  60899  60900  60902  60903  60904  60906  60908  60912  60914  60918  60920  60924  60930  60932  60938  60942  60944  60948  60954  60960  60962  60968  60972  60974  60980  60984  60990  60998  211419 

科目: 来源:2012届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四中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化学试题 题型:探究题

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再打开止水夹。

(1)锥形瓶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2)探究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成份的几种可能情况:对其成分他们分别做出了如下猜想:
甲同学猜想可能含有NaOH和Ca(OH)2  ;乙同学猜想可能含有NaOH、Na2CO3和Ca(OH)2
丙同学猜想可能恰好完全反应只含NaOH ;丁同学猜想可能含有           
你认为甲、乙、丙同学的猜想都合理吗?哪位同学猜想是错误的,请分析原因是          
[物质鉴别]化学小组同学选用了两种不同类别的试剂进行实验,鉴别甲同学猜想,并得出结论——氢氧化钙存在。请将鉴别的化学方程式填在下表中。

 
化 学 方 程 式
试剂1
                                                       
试剂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考化学调研模拟试题(一) 题型:探究题

(4分)张南同学为了验证Na2CO3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做了如下实验。操作如下:

①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约3mL的Na2CO3溶液,并滴入2滴酚酞试液,振荡试管,溶液呈均匀的红色;
②再向此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提出问题]为什么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不产生气泡?
[猜想与假设](提示:试剂没有问题)
①Na2CO3溶液和稀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②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于水。
③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产物不是二氧化碳。
资料:①此Na2CO3溶液的pH 约为11,NaHCO3溶液的pH约为8;
②NaHCO3在水溶液中受热不分解;
③酚酞试液在pH≥10时的溶液为红色,在pH≤8.2时溶液为无色;
[设计方案及实验]经过讨论大家首先否定了猜想①,其理由是。
对方案②和③进行研究,决定进行如下实验,首先把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分装成3支试管。请完成下列表格。

[解释与结论]张南同学开始时的实验,即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是(写方程式)。
[反思与应用](1)在不另取其他试剂的情况下,能够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两种溶液吗?(填“能’”或“不能”)。(2)有些化学反应的产物与            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5分)某小组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老师建议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SO2。这种做法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40体积SO2
【实验方案】同学们向充满SO2的软塑料瓶中迅速倒入一定量NaOH溶液,拧紧瓶盖,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他们认为S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反思与改进】甲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   。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个改进方案。
方案一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向两个充满SO2的200 mL软塑料瓶中分别注入
10 mL水和NaOH溶液,振荡,对比。
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
乙同学认为由于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因此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了反应。试分析导致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他认为若改变注入水和NaOH溶液的体积便可达到实验目的,注入液体的体积可以是   (填序号)。
a.15 mL      b.8 mL      c.5 mL      d.3 mL
方案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向两个充满SO2的300 mL集气瓶
中分别加入6 mL水和NaOH溶液,
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对比。
倒吸入两个集气瓶中的液体体积完全相同
丙同学认为上述方案也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你认为导致吸入液体的体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丁同学思考后,将上述装置进行了改进,便达到实验目的。改进装置如右图所示,你认为装置B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7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相关实验。

【实验1】模拟炼铁实验
①若样品为氧化铁,则A中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实验2】测定样品的组成
若样品由氧化铁、氧化亚铁和四氧化三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待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样品质量
装置A中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
装置B的质量
2.32 g
反应前55.72 g
反应前 281.00 g
反应后55.08 g
反应后 281.56 g
①兴趣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后认为应选用的数据是样品质量和装置A中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而不选用装置B的质量,理由是   
②该样品所有可能的组成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北京市通州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9分)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的化合物,其中钙的化合物为Ca(HCO3)2,受热易分解,对其加热生成水和大量的气体,还有一种难溶性的物质。该固体物质是水垢的成分之一。
(1)【提出问题】探究Ca(HCO3)2受热分解的另外两种生成物。
(2)【猜想】①小刚认为生成物中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②你认为生成物中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3)【设计实验方案】小刚和你的实验方案

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4)【归纳和表达】写出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滕州市滕西中学九年级春学期化学第七单元金属测试 题型:探究题

(2011·宿迁)(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教师提醒】它由Cu 、Fe2O3二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
①只有Cu;②只有            ;③是Cu 、Fe2O3的混合物  
【资料获悉】Cu在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2FeCl3+Cu = 2FeCl2+CuCl2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溶解。甲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①和③,而乙同学认为只能排除猜想①,你认为          的观点正确(填“甲”或“乙”)。
(2)丙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5.0g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右下图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CO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


【交流讨论】                       
(1)在装置A中先通CO气体的作用是                                        
(2)应该选择         组的实验数据计算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最终计算结果表明:该红色粉末的组成是猜想中的第                  组(填序号)。
(3)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为                                        
【反思评价】丁同学指出:从环保角度,上图装置有严重不足之处。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 题型:探究题

同学们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溶液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如图),溶液变成了红色,但是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为此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甲:可能是酚酞溶液变质的缘故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氢氧化钠与酚酞混合后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的缘故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有关
【查阅资料】酚酞是一种常用酸碱指示剂,遇碱性溶液变红。
【讨论分析】(1)甲同学提出猜想后,很快被小组同学否定了,其理由是若酚酞试剂变质,就不可能出现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的现象。
(2)经过认真思考,大家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其理由是                     
【实验设计】(3)为验证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请完成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
现象结论
①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某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先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又消失。
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②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然后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实验方法】(4)为验证丁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方案一:分别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取少量并滴加2滴酚酞溶液。
现象和结论: 质量分数小的溶液中红色不消失,质量分数大的溶液中红色会消失,则证明
方案二:
现象和结论:出现红色且不褪去,结论同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年湖北省孝南区四校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同学们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同学们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
[提出问题] 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填化学方程式),同学们一致认为废液中一定有CaCl2,小花认为废液中的溶质还可能含有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  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1) 小红分别取少量该废液和CaCl2溶液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做对比试验,结果两支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你认为小红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证明她的猜想,理由是              
                               
(2)小花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她选择紫色石蕊试液进行实验,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                          ,证明自己的猜想成立。
(3)小强选择了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___      __(填化学式)进行实验,也得到了与小花同样的结论。
[拓展与应用] 若想要处理废液得到只含CaCl2一种溶质的溶液,你选择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_(填字母),反应完成后过滤。

A.碳酸钙粉末B.氢氧化钠固体
C.熟石灰D.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 题型:探究题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
【查阅材料】硫酸钠的水溶液呈中性
【提出问题】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制定计划】阳阳同学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向烧杯中慢慢滴入稀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刚好变色;
娇娇同学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再向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用玻璃棒搅拌,最后向烧杯中滴加一定量的酚酞溶液。
【收集证据】阳阳同学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过程中,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指示剂不考虑)                            
娇娇同学实验中观察到溶液一直呈现无色。
【交流评价】实验结束后,阳阳同学认为: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且所得溶液为中性;娇娇同学认为: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所得溶液为中性。
请评价阳阳同学和娇娇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并谈谈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3 题型:探究题

、阳阳同学利用改进的稀释浓硫酸的实验装置来完成一个趣味实验。他将一定质量的镁带放入装置中,向A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A的名称是        ,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他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用理化知识解释他在“U”型管中观察到的现象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