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60824  60832  60838  60842  60848  60850  60854  60860  60862  60868  60874  60878  60880  60884  60890  60892  60898  60902  60904  60908  60910  60914  60916  60918  60919  60920  60922  60923  60924  60926  60928  60932  60934  60938  60940  60944  60950  60952  60958  60962  60964  60968  60974  60980  60982  60988  60992  60994  61000  61004  61010  61018  211419 

科目: 来源:2012届河南省许昌市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某化学小组以“酸碱盐”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探究l:研究常见的物质一一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程度。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反应后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固体化台物________。
 
  
盐酸过量
探究2:研究酸的性质----硫酸、盐酸和锌反应
通过探究实验,同学们发现硫酸和盐酸溶液都可以和锌反应产生氢气。产生这种共同现象的原因为                                
探究3:探索未知一一浓硝酸和铜制取气体。
已知Cu十4HN03(浓)="Cu(" NO3)2+H2O+2N02↑。N02能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0。NO和NO2都是空气的污染物。

(1)利用该反应制取二氧化氮的发生装置,应选用图所示装置中的_______。收集N02的方法为________ 。
(2)反应NO+X→N02中,X的化学式应为____;若用浓硝酸和铜制取NO,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
探究4: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1000g的大烧杯中加入l0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去沉淀,剩余液体总质量为1009. 8g,请你计算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在实验探究课上,老师给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未,该粉末是铜粉和氧化铁粉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红色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l:红色粉末是铜粉;
猜想2:红色粉末是氧化铁粉;
猜想3:红色粉末是                   。   
【设计方案】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片刻后高温至充分反应(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你完成下表: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红色粉末不变色,石灰水不变浑浊
猜想1成立
 
猜想2成立
 
猜想3成立
【实验结论】同学们进行了实验并经过分析,确认猜想3成立。
【反思评价】
(1)实验时通入一氧化碳片刻后再加热的原因是                       
(2)从环保角度看,上述装置有不足之处,具体的改进措施是                    
(3)请你用另一种反应原理证明猜想3成立,实验方案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化学小组根据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设计实验测定Cu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知:①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② 氨气(NH3)是碱性气体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将纯净干燥的氨气通入B中,观察到玻璃管内黑色固体变为亮红色,管口有液滴,同时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测定Cu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实验过程为:先称量CuO的质量,完全反应后测定生成水的质量,由此计算出Cu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Ⅰ.小组同学利用上图进行实验,下列装置连接合理的是(填序号,装置可重复使用)     
① ACBDC          ② ADBCD       ③ ADBDC           ④ ABDC
Ⅱ.在本实验中,使测定结果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 CuO未完全起反应              ② CuO不干燥
③ CuO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        ④ NH4C1与Ca(OH)2混合物不干燥   
Ⅲ.在本实验中,还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质量达到实验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初三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6分)假日里,同学们在帮忙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石灰水试剂瓶瓶壁和瓶塞周围有一些白色粉末.为了弄清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对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和成因分析:

白色粉末的成分
形成的原因
可能是        
石灰水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的沉淀
可能是         
暑假气温较高,溶质的溶解度降低或溶剂蒸发,
石灰水中的溶质析出
经过反复思考,同学们认为白色粉末还可能是它们的混合物.
(2)设计实验:甲同学取白色粉末装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发现有白色固体不溶解,于是他得出粉末中一定有CaCO3的结论.乙同学查阅了溶解性表(如下图),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OH-
Cl-
CO32-
NO3-
Ca2+




为了得出较严密的结论,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3分)
实验步骤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取上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
滴加1~2滴无色酚酞试液
不变色
 
往上述试管内残留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
 
白色粉末中有CaCO3
由上述实验可知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江苏省江阴市南菁中学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训练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10分)化学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提出问题2]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查阅资料] 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并不断振荡。
      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反应方程式               
(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溶液       (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
(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上述[实验探究2]中,小明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钡溶液,你认为该方案(填“可行”或“不可行”)。
[提出问题3]该溶液的变质程度如何呢?
实验步骤:取该溶液50克,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至无气泡冒出为止,所加盐酸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关系如图:

试计算:
(1)m=      g.
(2)原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河南省安阳市九年级5月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对实验产生的废液进行研究。已知废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钾、锰酸钾、氯化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请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1)首先,观察废液为无色,则废液中一定不含什么物质?
(2)然后,测试废液的pH为13,则废液中一是含有什么物质?
(3)接下来,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则废液中一定还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福建省宁化县九年级学业质量检测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6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对铁生锈的条件进行了探究。

请回答: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生石灰的作用是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钟后观察:C处铁丝依然光亮,D处铁丝表面灰暗,E中铁丝依然光亮。说明铁生锈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4)D、E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福建省建宁县九年级学业质量检测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12分)做化学实验时,实验台上的药品应分类有序地摆放。在一次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实验台上摆放了下列药品,①盐酸,②硫酸 ,③氢氧化钾,④氢氧化钙,⑤硝酸银,⑥         ⑦镁带 ⑧铜,其中横线空白处的试剂瓶的标签破损(如图所示)

(1)欲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选用上述药品中的进行实验(选填序号)     ;
(2)上述有些药品若敞口放置很容易变质。试举一例,说明变质的原因             (用方程式来表示);
(3)同学们欲探究标签破损的药品的成分。
【分析思考】根据药品分类摆放的原则,该药品可能是___;

A.酸B.碱C.盐D.单质
【作出猜想】A可能是Na2CO3溶液 ,B还可能是NaCl溶液
【设计并实验】
Ⅰ.小明想测定该溶液的酸碱度,不能使用下列物质中的               
A 石蕊溶液           B PH试纸           C酚酞溶液
Ⅱ.小明测得该溶液的PH值大于7。小强选用所摆放的试剂,在小明的实验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确定它是Na2CO3溶液。请你补全小强的实验报告。       
选用试剂(填入序号)
实验现象
结论
                    
产生大量 气泡
原试剂是Na2CO3溶液
【反思与评价】小伟对小强的结论提出质疑,认为该试剂还可能是         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江苏省宜兴市和桥学区九年级5月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        。(写一点)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       ,不同变化是      ,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九年级4月调研测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常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10,由此可知碳酸氢钠溶液呈      性。
实验二: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查阅资料]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
[进行实验]为验证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 碳酸氢钠到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可能是NaOH或Na2CO3
①他们猜想的依据是                              
②请设计实验检验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是NaOH还是Na2CO3,并填入下表(只要求填写其中一行。若两行都写,按第一行计分):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固体产物是Na2CO3,而不是NaOH
 
 
固体是产物NaOH,而不是Na2CO3
[拓展应用]碳酸氢钠、碳酸钙、氢氧化镁等常用于制作抗酸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但对于
患有胃溃疡(胃黏膜溃烂)的病人在胃酸过多时,却不宜服用碳酸氢钠、碳酸钙等碳酸盐,其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