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60852  60860  60866  60870  60876  60878  60882  60888  60890  60896  60902  60906  60908  60912  60918  60920  60926  60930  60932  60936  60938  60942  60944  60946  60947  60948  60950  60951  60952  60954  60956  60960  60962  60966  60968  60972  60978  60980  60986  60990  60992  60996  61002  61008  61010  61016  61020  61022  61028  61032  61038  61046  211419 

科目: 来源:2013届安徽省桐城市黄冈初中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某研究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一:把一根小木条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发现小木条的外端首先变黑,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     。
(2)探究二: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发现烧杯内壁产生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  
(3)探究三: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_________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4)探究四: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1535
2750
约1800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_________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_________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苏省常熟市一中九年级10月阶段测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①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双氧水分解速度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实验:
Ⅰ.将3.0g 10%H2O2溶液与1.0g MnO2均匀混合
Ⅱ.将x g10% H2O2溶液与1.0g CuO均匀混合
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
Ⅰ中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Ⅱ中x的值应为________。
②乙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双氧水的质量
双氧水的浓度
MnO2的质量
相同时间内产生O2体积

50.0g
1%
0.1g
9 mL

50.0g
2%
0.1g
16 mL

50.0g
4%
0.1g
31 mL
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是________(填编号)。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________,双氧水分解得越快.
丙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___________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湖北省宜昌市上海中学九年级9月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实验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中:
(1)用             的方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
(2)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如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分析现象及结论
取一瓶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分别滴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取一瓶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     
          
燃着的小木条在呼出的气体中立即熄灭,在空气的瓶中持续燃烧了一会儿再熄灭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取两片干燥的玻璃片,其中一片放在空气中,向另一片呼气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3)此实验的探究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湖北省宜昌市上海中学九年级9月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覃昉在完成了对蜡烛生成物的探究后,她继续探究了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CH4)燃烧后的生成物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
(1)请你帮她完成下表:

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天然气燃烧后有水生成
点燃天然气,    
                     
,并观察现象。
              
天然气燃烧后生成物中有水
天然气燃烧后有二氧化碳
生成
点燃天然气,    
                     
,并观察现象。
                  
              
(2)在此探究实验中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江苏省无锡市东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某活动小组根据下图所示进行模拟炼铁的实验,并对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可能生成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
﹡铁的氧化物都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其中氧化铁为红棕色,其余都为黑色,只有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
【提出问题】黑色粉末A可能是什么呢?
【进行猜想】(1)小明认为黑色粉末A全部是铁粉。请写出铁粉与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上述实验流程,小华认为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3)小华提出了他的猜想,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猜想。
小华猜想:黑色粉末A由铁粉和四氧化三铁(Fe3O4)组成。
你的猜想:                       
【实验探究】请将你的猜想设计一套完整的实验方案。

猜想
实验操作
可能的现象
结论
小华猜想
取适量黑色粉末A 用磁铁吸引
粉末全部被吸引
猜想正确
你的猜想
 
 
你的猜想
正确
【实际应用】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2000吨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铁96%的生铁多少吨?(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江苏省无锡市东亭中学九年级反馈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小刚、小军、小红对一久置的NaOH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探究并测定其成分的含量。
(一)成分的确定
三位同学都作出以下的猜想: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做出②③猜想的依据是                    (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了验证①②③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小刚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再滴加稀HCl,有气泡产生,由此可推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肯定猜想              (填序号)是错误的。
(2)小军又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小军结合小刚的实验,认为猜想③是正确的.小红却认为小军的所得结论不确切,因为                                                  
(3)为探究白色粉末是否含有NaOH,小红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沉淀B的化学式为           ;在操作1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②小刚认为小红的这个方案也有问题,理由是                             
但只要稍加改进,就可以证明粉末中还含有NaOH,则小刚改进的方法是:                                                                      。 小刚对小红的实验作了正确的改进后进行了实验,实验现象和小红的一致,由此确定猜想③是正确的。

二、各成分含量的测定三位同学利用电子天平共同作了以下测定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称   量   项   目
称   量  时 间
质量(g)
试样
 
10.00
装置+稀硫酸质量
 
241.2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15秒
249.2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35秒
249.0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55秒
249.00
 
试通过分析表中数据计算出试样中碳酸钠的成份的质量分数(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西省乐平五中九年级9月月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分析: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
分解温度(℃)
 ①
 氯酸钾
    580
 ②
 氯酸钾、二氧化锰(质量比1:1)
    350
 ③
 氯酸钾、氧化铜(质量比l:1)
    370
 ④
 氯酸钾、氧化铁(质量比1:1)
    390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由实验__________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物质,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1)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          __不变;
(2)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____           __ _______。
(3)同种催化剂,还有            因素可能影响催化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广东省湛江市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小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鱼鳔(如图所示)产生了兴趣,他以“探究鱼鳔内气体体积和成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小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知:这种鱼鳔内氧气约占1/4,其余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氮气,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探究分两步进行:

(1)测量鱼鳔内气体体积。小明设计了两种方法:A 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鱼鳔内气体,测量其体积;B 在水下刺破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鱼鳔内气体并测量其体积(如图所示),你认为测量结果不准确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鱼鳔内气体的成分。现有两瓶鱼鳔内的气体,请你帮助小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验证鱼鳔内含O2

 
验证鱼鳔内含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安徽省歙县长青中学毕业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过氧化钠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药品,它是浅黄色颗粒。易溶于水,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化学方程式:Na2O2+2H2O=2NaOH+H2O2,过氧化氢又能 分解放出氧气。
(1)区分水和过氧化氢的实验方法是:                                           ,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                            ____
(2)某同学为了证明过氧化钠加入水中生成了氢氧化钠,在生成的溶液中滴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为无色,请你对此现象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什么原因导致溶液变红后再褪色的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1:甲同学“可能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质导致溶液褪色”;
猜想2:乙同学“可能是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实验与结论】:
a:甲同学提出的猜想,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因为                           
b: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乙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并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变红后           
                        观察现象
溶液依然
为红色
                      
【讨论交流】:你还能提出不同的猜想吗?如果还能提出新的合理的假设和方案你将获得奖励分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猜想3:                                                                
方案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安徽省歙县长青中学毕业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小娜同学发现厨房中有两瓶无标签的白色粉末,妈妈告诉她是苏打和小苏打。为了鉴别这两瓶白色粉末,小娜各取了一小包并将它们编号为A、B,然后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苏打,学名为碳酸钠, 20℃时溶解度为21.6g,其水溶液呈碱性……
小苏打.学名为碳酸氢钠, 20℃时溶解度为9.8g,其水溶液的碱性比碳酸钠溶液的弱……
【实验探究】根据以上信息及学过的知识,小娜进行了以下的实验:

A            B
(1)20℃时,将A、B两种物质各6g分别加入到50g蒸馏水中,有白色固体剩余的是      ;
(2)用pH试纸测得A的溶液pH=10,B的溶液pH=8,则A粉末是                 ;
(3)小娜通过计算发现,等质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多,于是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在U型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A、B两种固体,在两支注射器中分别吸入足量稀盐酸,并注入U型管中.请写出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需要观察的现象是                                       。
【反思提高】(4)小娜想利用上述实验方案进一步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快慢,请从设计方法的角度说明一下是否合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