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8分)碱石灰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干燥剂。
[资料]
①碱石灰是氧化钙、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易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②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提出问题]
对实验室中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探究。
[进行猜想]
久置碱石灰样品中可能含有CaO、NaOH、Ca(OH)2、Na2CO3、CaCO3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上述五种物质中,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样品中可能含有Ca(OH)2、Na2CO3的原因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 。
[实验过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
(2)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样品中加水后容器壁发热,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CaO |
B.样品加足量水后仍有固体,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 |
C.溶液A加入CaCl2溶液后产生固体,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Na2CO3 |
D.溶液C加入酚酞变红,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Na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4分)根据不同种金属与同种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可判断金属的活动性。也可根据同种金属与不同种酸反应的快慢,来判断不同种酸的酸性强弱。
为比较盐酸和醋酸的酸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装置如右图所示(夹持和固定装置已略去)。
在两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镁条,同时将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醋酸注入相应试管中,观察产生氢气的速率和体积。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盐酸与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2)实验中收集到氢气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中曲线变化规律,可得出盐酸酸性比醋酸(填“强”或“弱”) 。
(3)实验中稀盐酸与镁条反应时,量筒中收集到氢气的体积比理论值高,可能的原因是 。
①反应放热 ②试管中有氢气残留
③实验装置气密性不好 ④酸液进入试管,占据了一定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7分)实验室有如下需要清洗的实验仪器:
①盛装过植物油的试管
②长时间盛放石灰水后,内壁附有白膜的烧杯
③粗盐提纯实验后,内壁结有白色固体的蒸发皿
④探究铁钉生锈条件实验后,内壁附有锈渍的试管
⑤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后,内壁附着有红色物质的试管
(1)这些仪器能用水清洗干净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
(2)烧碱和洗涤剂均可以除去油污。用洗涤剂清洗①中的仪器,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作用。
(3)稀盐酸也可用于清洗仪器。以上难以用水清洗的仪器中,可以用稀盐酸清洗的有(填序号)____________,写出清洗过程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铬酸洗液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清洗剂。配制铬酸洗液时需要将浓硫酸和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混合在一起,正确的做法是(填序号)_____。
A.将浓硫酸缓缓注入K2Cr2O7溶液中 B.将K2Cr2O7溶液缓缓注入浓硫酸中
在配制铬酸洗液的过程中,浓硫酸与K2Cr2O7发生反应,生成了氧化铬(铬元素显+6价)、水和一种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化学氧自救器的说明书中看到“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与自救器药罐中的生氧剂(超氧化钾KO2)接触能产生氧气”后,对自救器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原理产生了探究欲望。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展开了以下两个实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1)用下图所示的由A、B、C、D组合成的成套装置和有关药品制取并收集氧气。
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则A中装置可采用下图中的 (填数字序号,下同);其反应方程式为 ;D中装置可采用下图中的 。
(2)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除生成氧气还生成什么物质?
[老师提示]1.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两种,其一是氧气,其二是一种化合物。
2. 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分也能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氧气。
[作出猜想]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到底是哪种物质?
甲同学作出了以下三种猜想:①是一种酸; ②是一种碱; ③是一种碳酸盐。
通过对反应物有关的元素组成的分析,乙同学认为猜想 (填数字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 。
[进行实验]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甲同学的另一个猜想是正确的,请完成下述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届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6分)下列A ~ D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A.CO2灭火 | B.水电解 | C.探究燃烧条件 | D.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7分)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同学们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中,发现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
(1)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下往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
(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同学们认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 、 。
【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燃烧条件的?
【查阅资料】1.在常温下Na2O2与CO2、H2O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2.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
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
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注意: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现象】①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
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D装置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
【实验结论】①Na2O2和CO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
②Na2O2和CO2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拓展提高】①Na2O2和CO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学生甲认为生成的固体是NaOH,学生乙认为是Na2CO3,同学们经思考后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②写出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6分)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
(1)A中可燃物应取过量的原因是 ,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
现象是 ;
(2)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一段时间后,C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酒精灯的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7分)小亮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破损,从残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0%。老师说,这瓶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或是碳酸钠中的一种。
(1)小亮查阅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18g后,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理由是 。
(2)小亮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 试液,试液变红色,该溶液不可能是 。
(3)为了进一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亮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方案A:选择稀盐酸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
方案B:选择无色酚酞试液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
你认为以上方案中合理的是 ,若选择一种常见的碱溶液来确定,有关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小亮通过上述方法证明该溶液的成分为NaOH,于是他取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
(20℃),并向其中滴加10%的盐酸(20℃),测得反应中溶液的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下。
加入盐酸的体积(V)/mL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溶液温度 (t)/℃ | 25.2 | 29.6 | 32.0 | 36.0 | 38.2 | 36.7 | 35.7 | 34.7 | 33.7 | 32.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届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7分)同学们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溶液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如图),溶液变成了红色,但是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为此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甲:可能是酚酞溶液变质的缘故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氢氧化钠与酚酞混合后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的缘故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有关
【查阅资料】酚酞是一种常用酸碱指示剂,遇碱性溶液变红。
【讨论分析】
(1)甲同学提出猜想后,很快被小组同学否定了,其理由是 。
(2)经过思考,大家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其理由是 。
【实验设计】
(3)为验证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请完成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 | 实验目的 | 现象结论 |
①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某氢氧化钠溶液。 | 。 | 溶液先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又消失。 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
②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然后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 。 |
实验方法 | 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
方案一:分别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取少量并滴加2滴酚酞溶液。 | 质量分数小的溶液中红色不消失,质量分数大的溶液中红色会消失,则证明 。 |
方案二: 。 | 出现红色且不褪去,结论同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