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60874  60882  60888  60892  60898  60900  60904  60910  60912  60918  60924  60928  60930  60934  60940  60942  60948  60952  60954  60958  60960  60964  60966  60968  60969  60970  60972  60973  60974  60976  60978  60982  60984  60988  60990  60994  61000  61002  61008  61012  61014  61018  61024  61030  61032  61038  61042  61044  61050  61054  61060  61068  211419 

科目: 来源:2013届四川省成都铁中九年级一诊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10分)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

(1)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请你写出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
(4)停止加热时,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5)下课后,同学们仔细观察试管里倒出的粉末,发现红色的粉末中还有一些黑色的粉末混杂,有几位同学推测黑色粉末①可能是没有反应完的木炭粉末;②可能是没有反应完的氧化铜粉末;③可能是没有反应完的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推测①成立:                                                                                                                                       (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同学们为确认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1.Ca(OH)2、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
2.CaCl2+Na2CO3=2NaCl+CaCO3↓。
3.CaCl2溶液呈中性。
(1)滤渣B中一定含有_____,产生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滤液C成分的探究。
【猜想】滤液C中的溶质可能为①NaOH;②Na2CO3;③NaOH和Na2CO3;④____。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甲、乙、丙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探究:
甲同学:取滤液C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则滤液C中的溶质是Na2CO3
乙同学:取滤液C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无色酚酞,液体变成红色,则滤液C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
丙同学:取滤液C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C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无色酚酞变成红色,则滤液C中的溶质是NaOH和Na2CO3
【反思与评价】
丁同学认真分析上述三位同学的实验,认为他们的结论均有不足之处,并且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他认为滤液C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可能含有NaOH。为进一步确认猜想③正确,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
_____
猜想③正确
(3)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还发现向样品中加入足量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综合对滤液和滤渣成分的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 样品中一定含NaOH       
② 样品中一定含Na2CO3
③ 样品中含NaOH、CaO中的一种或两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还原性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现有m1 g生锈的铁粉样品,某兴趣小组同学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铁锈按氧化铁处理)。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某同学欲通过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B中的最佳试剂是_____(填序号),实验时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① 澄清石灰水    ② 氢氧化钠浓溶液     ③ 稀盐酸     ④ 水
(3)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① 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② 停止加热后,防止A中生成物被氧化,B中的溶液倒吸入A中;③_____。
(4)完全反应后,甲同学称得铁粉的质量为m2 g,同时测得装置B增重m3 g,则铁粉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依据下图所示实验,按要求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a中的气体,观察到木条着火,则该气体是_____。
(2)装置B可制取氧气,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当气体收集满后,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填序号,下同)。
① 将导气管移出集气瓶口            ② 将集气瓶和玻璃片一起移出水面
③ 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    ④ 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3)小华同学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在C装置中反应,制取CO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_____。
① 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变红
② 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③ 产生的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7 分)小明上网阅读时得知根据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可设计测定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Ar)的实验。小明很感兴趣,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利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制取氨气。小明将A与E连接,观察到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氨气显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刚将纯净干燥的氨气通入B中,观察到玻璃管内黑色固体变为亮红色,管口有液滴,同时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组同学测定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Ar)的实验设想是:先称量反应物CuO的质量M(CuO),反应完全后测定生成物水的质量M(H2O),由此计算出Cu的相对原子质量。
①小组每位同学从所提供的仪器中选择并组装了一套用于本实验的装置,其中简单、合理的是(填序号,装置可重复使用)         
A.acdbbeecd       B.aeebbcdee        C.aeebbeecd             D.abbeecd
②在本实验中,使测定结果Ar(Cu)偏大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A.CuO未完全起反应
B.CuO不干燥
C.氢氧化钠固体不干燥
D.CuO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
E.NH4C1与Ca(OH)2混合物不干燥
③在本实验中,还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质量达到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届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6分)小伟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系列探究活动。从分液漏斗依次向集气瓶中加入①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②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③一定量的稀盐酸。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②的探究目的是         
(3)整个实验过程中,酚酞起到的作用是         
(4)实验③结束时,集气瓶内溶液澄清,则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         (写其中的一种),确定该组成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学校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
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单质,杂质不与水反应)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产生一种俗称为水煤气的气体燃料(水煤气中不含甲烷等有机物)。
为探究水煤气的成份,该小组开展了如下活动:
(1)设计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装置,见图1(图中夹持仪器和加热仪器已省略)。
(2)作出假设: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水煤气中一定含有水蒸气,可能含有H2、CO、CO2
(3)实验探究:同学们为探究水煤气的成份,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图2)并进行实验。

请分析图2所示装置的实验原理,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仪器编号
所盛试剂的名称
试剂或装置的作用
A
           
检验是否有CO2
B
浓硫酸
吸收水分
C
 
                               
D
 
                                
(4)结果分析:实验证明水煤气中有H2、CO、CO2
①能证明CO2存在的现象是         。②能证明CO存在的现象是         
③能证明H2存在的现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北京市延庆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5分)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甲同学验证燃烧的条件。取一小块白磷放入广口瓶中,一段时间白磷没有燃烧,然后从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白磷仍然没有燃烧,再从a管通入________,白磷发生燃烧,该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两个条件。
(2)乙同学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为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 从b端通氮气          ②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③ 从a端通二氧化碳      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届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6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下顺序摆放着7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其中4、5号试剂瓶标签破损。

【提出问题】这两瓶试剂的成分分别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碱性的亚硫酸钠(Na2SO3)溶液、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均可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②Na2SO3 + 2HCl="2NaCl" + SO2↑ + H2O。
③CO2与SO2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作出猜想】根据受损标签的信息,推测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Na2SO3溶液或NaCl溶液中的一种。
【实施方案】各取少量4、5号溶液于试管中,分别进行下列两组实验。

【继续实验】为了进一步确定4、5号溶液的成分,同学们分别取少量4、5号溶液于试管中继续实验。

【实验反思】同学们经过分析认为4号溶液还可能是变质的NaOH溶液。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4号溶液是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7分)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除二氧化锰外,还有氯化铁溶液、氯化铜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和土豆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同学们通过如下实验进行相关研究。
实验一:验证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分别取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向B中试管内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如上图所示)。A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B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证明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A中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二:研究催化剂的某些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方案Ⅰ:分别取20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3个大小相同的锥形瓶中。向其中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含相同数目金属离子的氯化铁溶液和氯化铜溶液,分别连接传感器测体系压强(如右图所示)。测定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s
试剂    压强/KPa 
0
60
120
180
240
300
20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
101.86
102.99
103.42
103.67
103.99
104.00
加入氯化铁溶液
102.21
105.35
115.40
129.69
145.52
163.99
加入氯化铜溶液
101.50
102.73
107.53
114.78
122.49
130.39
(1)加入含相同数目金属离子的氯化铁溶液和氯化铜溶液,该步操作的实验目的是      。
(2)根据上表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方案Ⅱ:从同一部位取2个质量均为1.7 g的正方体土豆块,将其中一块切成若干片,片与片相连不断开,同时分别放入盛30 mL 5%过氧化氢溶液的50 mL量筒中。均看到有气泡生成,一段时间,只有土豆片不断上升。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反思】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说明,测量不同的物理量可判断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下列做法中能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的是     (填选项序号)。
A. 测量完全反应后气体的总体积          B. 测量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
C. 测量相同时间内体系压强的变化        D. 测量相同时间内溶液质量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