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3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九年级学业水平测试(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珍珠粉以其良好的养颜等功效,获得消费者喜爱。资料显示:珍珠中含碳酸钙80—93%、蛋白质4—14%、水份2—4%、十几种氨基酸、28种微量元素。然而一些不法分子用回收的贝壳加上工业用氢氧化钠配制的药水进行清洗、晾晒以后直接加工销售,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及少量残留氢氧化钠。以下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辨别真假珍珠,并测定珍珠中碳酸钙含量的实验探究方案。
【探究一】辨别市售珍珠真与假。
将其分别溶于水,充分搅拌、静置,测定上层清液的pH;若pH 7(填“>”或“<”或“=”)为假珍珠,理由是 。
【探究二】测定珍珠中碳酸钙含量。
小王用图所示装置测定该珍珠粉中碳酸钙的含量。实验方案如下:
⑴检查装置气密性:按图连接装好置后,将注射器活塞(不考虑活塞的摩擦和自重,下同)从刻度1mL处向上拉至刻度20mL处, (填操作和现象),则气密性良好;
⑵在图异型装置左管内装入1.1g 上述珍珠粉样品,右管内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注射器(规格为250mL)活塞推到底部,再次连接装置;
⑶设法使左右两管内的药品混合,反应结束后读取注射器读数为220mL;
⑷数据处理:计算得该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ρ〔CO2〕=2g/L,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实验思考】
⑴此实验中的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⑵考虑注射器因素,该实验方案对珍珠粉的用量多少是否必须作要求? ;
⑶【探究二】中的第⑶步,混合两种药品的方法是 ;
⑷该实验装置设计上的优点在于 (写出1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九年级升学调研测试(一)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实验室有三瓶不同种类失去标签的盐溶液,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分别是碳酸钾溶液、硫酸钠溶液和一种含有钡离子的未知溶液。
【提出问题】如何鉴别出三种溶液?
【实验探究】小松同学:取1号样品溶液少许,加入到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稀盐酸溶液,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他又继续滴加少量硝酸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他认为1号溶液中的溶质一定不是碳酸钾,一定是硫酸钠。
【反思与评价】请你评价小松同学的实验结论(1) ;
【实验探究】小北同学:取少量三种样品溶液分别加入到三支试管中,先向各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其中2号、3号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再加足量稀硝酸,2号试管中出现了(2) 现象,说明2号溶液是碳酸钾溶液,3号试管中沉淀无变化。
【表达与交流】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最简单的方法是只需要分别滴加一种试剂(3) (填物质化学式)就能将三种溶液鉴别出来。请将三种溶液溶质的化学式分别标在试剂瓶的标签中:(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九年级升学调研测试(一)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如右图所示,在250mL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充满CO2气体,并用带尖嘴导管的单孔塞塞紧(导管另一端的橡胶管事先用夹子夹紧)。实验开始时,先将注射器中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推入到烧瓶中,一段时间后,打开夹子,会观察到的现象有(1) ,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九年级中考网上阅卷适应性调研(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碱式碳酸镁的生产后,知道了以水氯镁石(主要成分为MgCl2·6H2O)为原料生产碱式碳酸镁[xMgCO3·yMg(OH)2·zH2O]的主要流程如下:
【问题讨论】
(1)上述流程中滤液的主要溶质(写化学式) ,检验其中阳离子要用的试剂有(填序号) 。
A. 氧化钙 B. 稀盐酸 C. 紫色石蕊试液 D. 硫酸钠溶液
(2)上述流程中NH3被循环使用,流程中生成NH3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流程中“加热” 这一环节每生成l个分子xMgCO3·yMg(OH)2·zH2O需消耗氨的分子数为 (用代数式)。
(4)判断碱式碳酸镁是否洗涤干净,可以采取向最后的洗出液中滴加(填序号) ,然后观察现象判断。
A. 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液 B. 硝酸和硝酸银的混合液 C.碳酸钠溶液 D.稀盐酸
【组成探究一】
(5)已知高温煅烧碱式碳酸镁得到MgO,用下列装置设计实验测定碱式碳酸镁的组成,装置连接从左到右依次为A→ → →D。
(6)取碱式碳酸镁4.66g,高温煅烧至恒重,得到固体2.00g、CO21.76g,通过计算确定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为 。(2分)。
计算过程(3分)
【组成探究二】
(7)有同学对用盐酸有异议,认为用硫酸更好。你的看法是(填序号) ;
A.同意 B. 不同意 C. 不确定
你的理由是 。
(8)称得的溶液质量为 g [提示:可用⑹中数据]
【组成探究三】
更为精确的测量碱式碳酸镁受热分解过程中时间与剩余固体质量,作出如下的坐标图
(9)试回答
①加热时,该晶体开始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刻是 (填“t1”、“t3”或“t5”)。
②t4~t5时间段固体为(写化学式) 和MgO的混和物。
③t2~t3时间段固体的化学式为(用含x、y的化学式也算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九年级中考网上阅卷适应性调研(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在发明电解法以前,人们常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某小组同学按下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1)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是
(2)反应3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操作I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玻璃棒;
(4)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
【问题与发现】 该小组同学所得固体C一定是纯净的NaOH吗?
【猜想与假设】 根据反应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甲:纯净的NaOH
乙: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丙:NaOH和 的混合物
【探究与验证】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下列方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如下表,请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完成所缺内容。
【反思与评价】 同学们认真研究实验流程,讨论后一致认为乙、丙两同学的方案、现象和推理均正确,请你根据实验流程对甲同学设计方案进行评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九年级中考网上阅卷适应性调研(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通过对化学的学习,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a的仪器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或 (填字母,下同)。
(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可用于制氮肥、硝酸、药物和染料等。
①若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
②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数之比)。实验室模拟合成氨气的流程如下:
流程中“气体的混合”是在F装置中进行的,F装置的作用有三个:一是将氮气和氢气干燥;二是使氮气和氢气充分混合;三是 ,从而提高氮气和氢气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栖霞下关雨花台等)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将一根光亮的细铁丝均分为三份,绕成相同的形状用下图所示装置对铁生锈的条件进行了探究。
请回答: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中生石灰的作用是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4分钟后观察:C处铁丝依然光亮,D处铁丝表面灰暗,E中铁丝依然光亮。说明铁生锈主要与 、 有关。
(4)D、E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质检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同学们来到化学实验室,意外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下图)。由此,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究欲望。
(1)同学们取该瓶中少量溶液 滴加稀盐酸,看到冒气泡,说明药品已变质,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进行猜想】小天的猜想:NaOH 溶液部分变质;
你的猜想: 。
【实验探究】小天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完成下表:
探究目的 | 探究步骤 | 预计现象 |
除尽溶液中的CO32- |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Cl2试剂 | |
证明溶液中尚存NaOH | ②:向实验①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质检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某校整理化学药品时,发现如下图所示的两个试剂瓶中分别存放有图1、图2所示的两种银白色金属片(图1所示的金属为X,图2所示的金属为Y )它们到底是哪两种金属呢?
推理和猜想:试剂瓶中的元素符号中含字母“g”的两种常见金属是 。
①实验步骤 | ②实验现象 | ③结论 |
分别把这两种金属放入__ __ ___________溶液中观察 | 金属X的表面有 一层红色物质覆盖 ,金属Y表面无明显变化 | 金属X是 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质检化学试卷(带解析) 题型:探究题
根据下列装置图填写有关空格:
|
|
比较项目 | 排水法 | 向上排空气法 |
收集方法可行性分析 | CO2气体生成和从水面逸出的速度远大于其溶解和与水反应的速度 | CO2密度比空气 , 且不与氧气反应 |
收集过程分析 | 集满现象 | 验满分析:因气体无色,故集满较难确定,即便用燃着木条移近容器口火焰熄灭,也难证明空气全排尽 |
向收集到CO2的集气瓶中倒入等体积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 先浑浊后澄清所需时间较短 | 先浑浊后澄清所需时间较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