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6078  6086  6092  6096  6102  6104  6108  6114  6116  6122  6128  6132  6134  6138  6144  6146  6152  6156  6158  6162  6164  6168  6170  6172  6173  6174  6176  6177  6178  6180  6182  6186  6188  6192  6194  6198  6204  6206  6212  6216  6218  6222  6228  6234  6236  6242  6246  6248  6254  6258  6264  6272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1.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白光,放出大量热
  2. B.
    硫磺在氧气中燃烧时出现蓝紫色火焰
  3. C.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出现大量白雾
  4.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出现火星四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 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
  2. B.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3. C.
    水结成冰后,水分子不再运动
  4. D.
    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无土栽培可以显著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某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08%的KN03
(1)KN03属于________(选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料”).
(2)欲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KN03溶液配制150kg上述营养液,需要加水________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2010年春节,我省发生多起燃放烟花炮竹而引起的火灾,昆明市政府早已在市区发布了禁放令,作为中学生,除了要带头遵守外,还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是


  1. A.
  2. B.
  3. C.
  4.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已知甲、乙分别是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下图表示:向盛有10mL稀的甲溶液(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中,加入乙溶液时,溶液pH的变化曲线.请分析曲线回答问题:
(1)甲是________溶液;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甲溶液呈________色.
(2)当加入乙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mL时,甲、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3)当溶液的pH=1.4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指示剂除外)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今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强调“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下列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且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1. A.

    发电机工作产生电能
  2. B.

    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3. C.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热
  4. D.

    风力带动涡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李明同学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利用家庭现有的器材自行设计了一个简易净水器,并成功地将一瓶红墨水进行了净化.
(1)李明设计的净水器利用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
(2)如果让你设计一个简易净水器,你的方案是(可以用实物示意图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为了便于观察中和反应中的放热现象.小倩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在烧杯内装有NaOH溶液).有关此装置的使用和评价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1. A.
    烧瓶内的液体一定要浸没长颈漏斗的末端
  2. B.
    直接在烧瓶内加入镁条和稀硫酸,通过观察长颈漏斗内液面的
    高度变化,可以判断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3. C.
    烧瓶中加入少量的品红溶液的目的是便于观察实验
  4. D.
    稀硫酸加入到烧杯中与NaOH溶液反应,可以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为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一位同学设计了下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1. A.
    把Zn、Fe分别加入到CuSO4溶液中
  2. B.
    把Fe、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
  3. C.
    把Fe分别加入到CuSO4溶液、ZnSO4溶液中
  4. D.
    把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ZnSO4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王聪是个爱学习,肯动脑喜欢找规律的同学,请你和他一起找找规律:
(1) O Si________Fe Ca;
(2) k Ca Na________Al; 
(3) Na Mg Al________P.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