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68376 68384 68390 68394 68400 68402 68406 68412 68414 68420 68426 68430 68432 68436 68442 68444 68450 68454 68456 68460 68462 68466 68468 68470 68471 68472 68474 68475 68476 68478 68480 68484 68486 68490 68492 68496 68502 68504 68510 68514 68516 68520 68526 68532 68534 68540 68544 68546 68552 68556 68562 68570 211419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海南省三亚五中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为减轻大气污染,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三效催化净化器”,在不消耗其他物质的情况下,可将尾气中的CO、NO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混合气体.试推测,该无毒混合气体是( )
A.N2和CO2
B.C02和N02
C.C02和O2
D.CO2和S0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海南省三亚五中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AD钙奶”中的“钙”指的是( )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海南省三亚五中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中围科学院院士徐光宪研究稀士理沦,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如图是稀土元素钇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钇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9
B.钇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钇元素的元素符号为Y
D.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海南省三亚五中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海南省三亚五中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物质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铁Fe(OH)2
B.高锰酸钾K2MnO4
C.氧化镁MgO2
D.硫化钾K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海南省三亚五中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许多问题及人体健康都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
(1)用天然钻石可以制石油勘探中钻井机的钻头.之所以选择钻石作钻头是因为钻石具有下列性质:① ;
② ;
(2)许多化学反应都有其实用价值,如利用煅烧石灰石的反应,可获得 ;家里燃烧天然气的目的是为了获得 ;
(3)为减少“温室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法国化学家Paul-Sabatier提出CO2甲烷反应. 该反应使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CH4和H2O,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海南省三亚五中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B瓶盛有澄清的石灰水,C瓶盛有紫色石蕊试液,D杯有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图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
改正错误后,C处能出现的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
2O+CO
2=H
2CO
3;
(3)D处现象为
;
(4)由D处现象可知二氧化碳的性质有:①
;②
;
(5)志刚同学将A装置中反应后的剩余液体倒入肥皂水中,他能看到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色垢状物,泡沫少,试解释看到的现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海南省三亚五中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有A、B、C、D、E五种常见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关系:
已知:C是一种金属,气体D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气体有毒,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E
;
(2)写出D的一点用途
;
(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A与B反应:
;E燃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海南省三亚五中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三个集气瓶中分别充满了空气、氮气和氧气,试用简单方法加以鉴别,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海南省三亚五中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某同学按如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结果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由此得出这个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