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78338  78346  78352  78356  78362  78364  78368  78374  78376  78382  78388  78392  78394  78398  78404  78406  78412  78416  78418  78422  78424  78428  78430  78432  78433  78434  78436  78437  78438  78440  78442  78446  78448  78452  78454  78458  78464  78466  78472  78476  78478  78482  78488  78494  78496  78502  78506  78508  78514  78518  78524  78532  211419 

科目: 来源:《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2009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述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2009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从防止空气污染的角度考虑,下列实验过程应在通风橱中进行的是( )
A.
 铁丝燃烧
B. 
         白磷燃烧
C.
      电解水
D.
      蜡烛熄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2009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在反应A+3B=2C+2D中,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2:9,2.8gA与一定量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C,则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2009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A、B、C三种元素,A元素的单质是最清洁的燃料;B元素的单质能在C元素的单质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元素的单质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写出A、B、C三种元素的名称或符号:A    、B    、C    ;写出B、C二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的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2009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在O2、、CO2、CO三种气体中,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能溶于水,其水溶液可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    ,释放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2009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某校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塑料瓶(质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及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分析并推测振荡后塑料瓶将   
(2)发生该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   
(3)由此实验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2009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汽油是石油炼制产品之一,是汽车的主要燃料.请回答:
①汽油充分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可推断汽油的组成元素一定含有    元素.
②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目前,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措施之一,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下列能替代汽油的燃料中,燃烧产物最清洁的是    (填编号)
A.天然气;B.乙醇;C.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2009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已知两种分子E和G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分子L和M(如图):

某同学分析以上微观模拟图得出下列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正确吗?为什么?
结论1:E不可能是氧化物.   
结论2: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2009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1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   象解    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①______;②______.
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______.
(2)小林同学指出图1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
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甲:接近试管容积的;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你赞同的预测是__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2009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CuO2Cu+CO2
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
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实验验证:
(1)点燃A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是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
(3)C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______气体生成,证明李洋同学是判断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4)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应产生CO;
②原因二:反应C+2CuO2Cu+CO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
③原因三:…
如果是原因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Cu+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