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87991  87999  88005  88009  88015  88017  88021  88027  88029  88035  88041  88045  88047  88051  88057  88059  88065  88069  88071  88075  88077  88081  88083  88085  88086  88087  88089  88090  88091  88093  88095  88099  88101  88105  88107  88111  88117  88119  88125  88129  88131  88135  88141  88147  88149  88155  88159  88161  88167  88171  88177  88185  211419 

科目: 来源:2006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课改区)(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蒸馏水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课改区)(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括号内的物质)不正确的是( )
A.氮气中的氧气(铜)
B.二氧化碳中的气体水蒸气(浓硫酸)
C.碳酸钙中的氯化钠(水)
D.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课改区)(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正确的是( )
A.CaCO3CaO+CO2
B.2KMnO4K2MnO4+MnO2+O2
C.Al+O2Al2O3
D.CO2+2NaOH═Na2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课改区)(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的质量减少
B.溶液的质量不变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课改区)(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1)农业上可用来降低土壤的酸性,改良土壤结构的物质是   
(2)医疗可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来中和过多的胃酸(含盐酸),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课改区)(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在H、He、C、N、Fe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
(1)可用作燃料的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2)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和作焊接金属保护气的物质是   
(3)由空气中含量占第二位的元素和上述五种元素中的金属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写作一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课改区)(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磷酸氢二铵[(NH42HPO4]是一种复合肥料,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已知其中的氮元素显示-3价).不合理使用化肥会带来很多环境问题,如造成水生植物疯长,使水质恶化.水体污染的来源还有    (写出一种即可).常用的净水方法有    (写出两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课改区)(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干粉灭火器中,干粉的主要成份中碳酸氢钠(NaHCO3)爱热分解时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家中煤气若泄漏,应及时采取的措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课改区)(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加入到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20℃时    (填“甲”或“乙”)物质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图2表示的是甲、乙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要使甲试管中的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课改区)(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某居民家每天冬天取暖用煤500kg,煤中含硫约1%.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会造成大气污染,该居民家每年冬天取暖会向大气中排放约    kg二氧化硫.目前,人们对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已使其面临枯竭.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    (写出两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