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88715  88723  88729  88733  88739  88741  88745  88751  88753  88759  88765  88769  88771  88775  88781  88783  88789  88793  88795  88799  88801  88805  88807  88809  88810  88811  88813  88814  88815  88817  88819  88823  88825  88829  88831  88835  88841  88843  88849  88853  88855  88859  88865  88871  88873  88879  88883  88885  88891  88895  88901  88909  211419 

科目: 来源:2011年北京市中考化学预测试卷(C)(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以下是实验室常用部分仪器:

(1)指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④______;
(2)小李同学选择仪器制取并收集氧气,已知他使用了仪器①③⑤⑥,那么他还需要使用上图仪器中的______(填序号);该发生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把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用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______,则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3)小张同学正在收集一瓶CO2,不知是否收集满了,其验满方法是______.
(4)某兴趣小组选用上述仪器,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锌粒反应完后,发现还有较多的灰黑色固体物质,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得到该灰黑色固体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提出问题]灰黑色固体物质的成分是什么呢?
[提出猜想]①可能含有单质碳;②可能含有单质铜;③可能还有其它物质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用化学方法证明该灰黑色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单质碳和单质铜.完成下表(不一定要填满):
步骤实 验 方 法现 象 和 结 论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
[反思讨论]上述各步反应完全后,兴趣小组的同学还收集到了少量剩余黑色固体物质,为了进一步探究剩余固体物质的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讨论后,认为用初中化学知识无法解决,你对下一步的探究学习活动的合理建议是:首先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年北京市中考化学预测试卷(C)(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1)图甲所示加入硝酸铵的实验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按图乙进行实验时,发现小气球胀鼓起来.如果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液体X和固体Y可能的组合是(至少答出三种)______;如果实验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则液体X和固体Y可能的组合是______
(答出一种即可).
(3)按图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首先将液体A滴入盛有气体B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发现水倒吸入试管①中,则液体A和气体B可能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年北京市中考化学预测试卷(C)(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______.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______.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______.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______性;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______,②观察到的现象______.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
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表).
编号盐酸NaOH溶液△t/℃
13.65%2.00%3.5
23.65%4.00%x
37.30%8.00%14

(1)表中x=______.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______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3)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①实验中,稀盐酸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②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③在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你认为原因是______.④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NaOH;你认为:②可能是______; ③可能是______.
(4)为了进一步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取了13.3g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加适量的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200g10%的稀盐酸,使其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2g.求:
(1)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______
(2)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______
(3)在图中画出以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质量,横坐标表示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图.

(已知Na2CO3+2HCl═2NaCl+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年北京市中考化学预测试卷(C)(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钛(Ti)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得:TiCl4+2Mg Ti+2MgCl2,若要制得12g钛,需要镁的质量是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年北京市中考化学预测试卷(C)(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实验室现有氯化镁和硫酸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小明同学想测定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先称取该混合物样品20g,完全溶于水中,然后取用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平均分四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请你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
次数物质的质量1234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25252525
生成沉淀的质量/g2.9X8.78.7
(1)上表中X的数值为______;
(2)计算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上述实验中所用到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小明同学利用实验室中已有的8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现配制的,试计算需加入多少克水,才能配成实验中所需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考化学科研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甚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A.就地焚烧
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加工成精饲料
D.制造沼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考化学科研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知识,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用铁锅烹饪能增加人体元素
B.用燃着的木条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泄漏
C.常用水冲洗自行车能防锈
D.在煤炉上放一盆水,能防止CO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考化学科研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生活事例中,主要过程为化学变化的是( )
A.冬天来,河水成冰
B.功夫深,铁杵成针
C.佳节到,焰火缤纷
D.美酒开,满屋飘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考化学科研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生活中的“水”能看成纯净物的是( )
A.自来水
B.矿泉水
C.糖水
D.部分结冰的蒸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年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考化学科研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学习化学可以防止走入生活和学习的一些误区.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银不是银,而是金属
B.纯碱不是碱,而是盐
C.干冰不是冰,而是固体二氧化碳
D.苛性钠不是钠,而是一种常见的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