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89236  89244  89250  89254  89260  89262  89266  89272  89274  89280  89286  89290  89292  89296  89302  89304  89310  89314  89316  89320  89322  89326  89328  89330  89331  89332  89334  89335  89336  89338  89340  89344  89346  89350  89352  89356  89362  89364  89370  89374  89376  89380  89386  89392  89394  89400  89404  89406  89412  89416  89422  89430  211419 

科目: 来源:2009年江苏省无锡新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008?南京)右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均为非金属单质;A、B、E和丁均为化合物;B和E为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1)写出化学式:甲;乙;
(2)写出丙和E反应生成A和B的化学方程式;
(3)D和A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写出D在丁做催化剂条件下,分解生成A和丙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江苏省无锡新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9?无锡二模)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在下列(1)、(2)两小题中任选一题回答,若两小题都回答,则以第(1)小题的答案评定分数)
(1)养鱼池中常常由于鱼多而要设立几个水泵,把水喷向空中,这样,就可以增大______,从而增加______.
(2)化学实验操作中有很多强调先后顺序的.例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结束时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然后熄灭酒精灯.请你再举两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江苏省无锡新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9?无锡二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图中a、b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A”、“B”或“C”),装入药品前应先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b中应加入(填写试剂名称)______.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盛放______的D装置.如用E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______端通入(填“c”或“d”).
(4)用块状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时,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
(5)利用图F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能进行的实验是______
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B.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C.用锌与稀硫酸制氢气,D.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江苏省无锡新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9?无锡二模)已知CaCO3+H2O+CO2=Ca(HCO32,Ca(HCO32易溶于水.某实验小组在含一定量Ca(OH)2的石灰水中通入CO2,产生沉淀的量与通入CO2气体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石灰水中刚通入CO2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至少通入______g CO2气体,溶液的质量是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质量的最大值(不考虑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3)请描述整个实验过程的现象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江苏省无锡新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008?南通)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写出S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你认为方案中的安全隐患是.
丙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若不发出,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
经丙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次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
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
【思维拓展】
(1)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物质.
(2)不通过称量,如何判断S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呢?有一同学设计了如乙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结论.其他同学认为这一方案不严谨,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实验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江苏省无锡新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9?无锡二模)蔗糖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
(1)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
(2)蔗糖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
(3)蔗糖溶液中,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江苏省无锡新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9?无锡二模)已知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在一烧杯中盛有31.4g 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______7(填>、=或<);
(2)通过计算求出烧杯中溶液恰好是中性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年中考化学模拟冲刺试卷(8)(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原来,透明板的材料是科技工作者研究出的隔热材料制出的.你知道它属于下列哪种材料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年中考化学模拟冲刺试卷(8)(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0?安徽)“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年中考化学模拟冲刺试卷(8)(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0?安徽)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