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92062  92070  92076  92080  92086  92088  92092  92098  92100  92106  92112  92116  92118  92122  92128  92130  92136  92140  92142  92146  92148  92152  92154  92156  92157  92158  92160  92161  92162  92164  92166  92170  92172  92176  92178  92182  92188  92190  92196  92200  92202  92206  92212  92218  92220  92226  92230  92232  92238  92242  92248  92256  211419 

科目: 来源:2010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06?黑龙江)医用葡萄糖(化学式C6H12O6)注射液是用葡萄糖、水配制而成的.测得某葡萄糖注射液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20%,则该注射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0?房山区二模)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某一实验结果,当我们要探究其中的一种因素时,就要使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以探究此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金属质量/g金属形状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稀硫酸的体积/mL溶液温度/℃金属消失的时间/s
反应前反应后
1
2
3
4
5
6
7
m
m
m
m
m
m
m

粉末


粉末

5%
5%
7%
8%
8%
10%
10%
50
50
50
50
50
50
50
20
20
20
20
20
20
35
34
35
36
35
36
35
50
500
50
250
200
25
125
50
通过分析上述数据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010?房山区二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请你参与下列关于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问题的讨论.
(1)能调节新陈代谢,但一般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可从水果、蔬菜中摄取的营养素是(填序号)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
(2)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在人类食物所供给的总能量中有60%~70% 来自糖类.下表是某食品包装上的说明.
品名  X   X   X                               
配料  鲜鸡蛋、面粉、白砂糖、精炼植物油、奶油、食盐、柠檬酸         
生成日期:标于包装袋上                            
从配料中分别选出一种物质,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富含蛋白质的是,富含糖类的是.
(3)人体摄入过多食物时,会引起过多胃酸分泌,胃液的pH下降,使人体感到不适,此时服用抗酸剂能有效调节胃内的pH.双羟基铝碳酸钠就是一种常用抗酸剂,其化学式为NaAl(OH)2CO3,它是由种元素组成,其中铝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010?房山区二模)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1)淡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请结合下表回答:
水资源紧缺程度轻度缺水中度缺水重度缺水极度缺水
人均水量/(m3?a-1
(a为年的符号)
3000-17001700-10001000-500<500
①我国也是缺水国家之一,北京人均水量不足300m3?a-1,是缺水城市.
为保障生活用水的卫生,常采用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和蒸馏等方法,其中吸附方法中常用作除去臭味的物质是.
(2)化学课上,同学们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组成.

①通电一段时间后,在试管1和试管2中分别收集
到(填名称),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最小的粒子
C.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010?房山区二模)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医疗上常用其给病人补充体液.
①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②现需100g生理盐水,若按如下操作配制,正确的顺序是(填字母).

此生理盐水若用10%的溶液加水稀释而得到,则需10%的溶液g.

 在20℃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右图1所示的现象.
①20℃时,(填“甲”或“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②如图2中表示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分别是b和a,将20℃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其溶质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部分酸、碱、盐在水中可解离出阴阳离子,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就是酸、碱、盐解离出的一些阴、阳离子相互结合生成难解离的水、气体或沉淀.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实质的微观示意图.

请你依据部分碱盐溶解性表和复分解反应实质判断下列两组物质(①硫酸钠和氢氧化钡、②硫酸钠和氯化亚铁)在水中混合后能否发生反应,若能,仿照上述的示例在下图的圆圈中填入适当的物质或离子符号,来体现反应的实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010?房山区二模)理解、掌握质量守恒定律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1)某同学按如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请你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其原因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填序号).
①分子种类          ②原子种类          ③分子数目
④原子数目          ⑤物质质量          ⑥元素种类
(3)4.14玉树地震给当地人民造成巨大损失.为防止灾后发生疫情,必须对灾区进行消毒,其中的一种消毒剂是漂白粉,它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次氯酸钙能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请完成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O)2+CO2+H2O=CaCO3↓+2.
(4)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生成30g新物质D.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B.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
A.该反应中,B是催化剂           B.第一次反应停止后,C剩余9g
C.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g    D.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5:2
E.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010?房山区二模)已知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表示两端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若A、B为氧化物,D、E为单质,C为能供给呼吸的气体,D转化为E的反应有浅绿色液体生成.则:C的化学式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E可能是(填一种即可,写化学式).

(2)如图所示,若A、B、C、D、E均为化合物,D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0:3:12,A、B、C中均含三种元素.则:D的化学式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10?房山区二模)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A实验: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的性质,因此二氧化碳在实际生活中可用于灭火.
(2)B实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P2O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10?房山区二模)为了研究炼铁原理,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在实验室的通风橱内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其它实验用品略),进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请你一起参与(每套装置限用一次,可以不用).

(1)实验室制得的一氧化碳中常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欲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还原氧
化铁并检验生成的气体,正确连接装置导管口的顺序是:
混合气体→______→g→尾气处理(填导管接口代号).
(2)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C实验中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9?乐山)右图是“XX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完成相应填空):
△△牌发酵粉
【主要成分】
NaHCO3、酒石酸
【用    途】
面粉发酵、剖制糕点
【用    法】
取本品适量加水溶解与面揉和或直接与面团揉和后加热
[查阅资料](1)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2)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3)Na2CO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想]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实验探究](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______.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______;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______.
[小结]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______;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Na2CO3+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