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93793  93801  93807  93811  93817  93819  93823  93829  93831  93837  93843  93847  93849  93853  93859  93861  93867  93871  93873  93877  93879  93883  93885  93887  93888  93889  93891  93892  93893  93895  93897  93901  93903  93907  93909  93913  93919  93921  93927  93931  93933  93937  93943  93949  93951  93957  93961  93963  93969  93973  93979  93987  211419 

科目: 来源:200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9?苏州)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生石灰放入水中: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二氧化锰粉末作催化剂):______.2H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9?苏州)模拟酸雨形成的流程如下图所示.硫在单质气体A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通常情况下C为无色液体,B、C、D是氧化物;E、F和X都是酸,G是白色沉淀.

试填空.
(1)E的化学式为: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9?苏州)a.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1)曲线上满足A点指标的溶液在升高温度后会产生的现象是:______,此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若向曲线上满足A点指标的溶液中加入生石灰,则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将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
b.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1)A点所示溶液为某温度下氯化钠的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将B点所示的溶液升高温度到40℃(忽略水的蒸发),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3)B点代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若将满足B点指标的溶液恒温蒸发10g水,会有______g氯化钠晶体折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9?苏州)、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石灰石样品研成粉末,然后取一定量的石灰石粉末与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和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滤渣质量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样品的质量/g滤渣的质量/g
第一次3.40.3
第二次3.60.4
第三次5.00.5
(1)该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的平均值为:______(结果精确到0.1%).
(2)引起三次实验数据差异的操作原因可能是:______.
(3)若利用题(1)的结果,煅烧100t这种石灰石,理论上最多能得到氧化钙多少吨?(结果精确到0.1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9?苏州)酸与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大量自由移动的H+和碱溶液中大量自由移动的OH-结合成水分子的过程.请根据以下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1用酚酞试液
(1)向一锥形瓶中倾倒20g质量分数为4.0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3滴酚酞试液,振荡,再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刚好变为______色为止,共用去稀盐酸20g,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精确到0.1%).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用______的方法(填一操作名称)使其析出.用酚酞作指示剂可逐滴控制酸、碱溶液反应的量,视觉效果灵敏,操作简便.
实验2用pH试纸
(2)向一支试管内倒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滴入盐酸,边滴边振荡.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反应液沾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因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反应进程,需间隔数滴多次检测溶液的pH,所以每使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前,必须进行______的预处理.
小  结
(3)除了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外,还可用______(填方法)检测中和反应是否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9?苏州)某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收集并测量反应产生的气体及其体积.

试填空.
(1)该发生装置可以制备初中化学常见的______气体(填写化学式).
(2)图示装置对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______、______.
(3)利用该装置测得反应生成气体体积偏大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9?苏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生锈.而除锈用稀盐酸比稀硫酸快.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现象,某校师生做了以下相关分组实验,请你根据自己平时课堂学习的体验一起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一]未打磨的铝片浸入氯化铜溶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疏松的紫红色固体,并放热,片刻后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无色.
(1)若要正视紫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可用______溶液(填一试剂)加以检验.
[步骤二]未打磨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2)比较步骤一、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下表.
(3)试将“影响因素”选项前恰当的字母序号填入答题卡指定位置.
实验操作 使用现象对比结论
I.一片用砂纸单向用力打磨3次,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用镊子取出.现象一:粗砂纸打磨的在划痕处有少量的气泡,附着少量疏松的紫红色固体.
现象二:粗砂纸打磨的片刻内现象不明显.
现象一与现象二对比,说明①__________________
II一片用特细砂纸往复打磨数次,再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取出.现象三: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产生较多细小气泡,表面均匀附着紫红色固体.
现象四: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现象三与现象一对比,说明②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四与现象三对比,说明③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因素:
A.打磨时用力程度及均匀程度不同
B.选用砂纸颗粒粗细程度不同
C.由于摩擦生热又形成了新的氧化膜
(4)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______.
(5)请仔细观察图:

试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09?日照)“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做法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09?山东)达菲是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药物,合成达菲的重要中间体为莽草酸(化学式C6H10O5).下列有关莽草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09?山东)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