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相同条件下,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 。
(2)实验B中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由此证明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是 。
(3)实验C中红磷要过量,其目的是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课外小组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查阅资料】
Ⅰ.常温下,甲酸(HCOOH)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在浓硫酸作用下易分解。
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 CO↑+ H2O。
Ⅱ.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实验设计及操作】
(1)利用下列装置完成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并检验气态产物。
① 若各步均反应完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尾气处理(填序号)。
② 实验时先点燃甲中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丁中的酒精喷灯,目的是 ;装置乙的作用是 。
③ 装置丁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为检验氧化铁是否反应完全,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从装置丁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溶液变为浅绿色,则说明氧化铁已完全反应。上述判断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有一包未知粉末,其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生石灰、氯化钠、硫酸铜六种物质中的四种。兴趣小组为确定其组成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甲组同学进行定性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分析 |
(1)取少量该未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
粉末部分溶解, 得到白色滤渣和无色滤液。 |
原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 白色滤渣不一定是原粉末中的碳酸钙,其理由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 |
滤液中存在碱性物质。 |
(3)向(2)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
|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 |
【实验二】乙组同学进行定量探究。
实验测得固体B中含15 g氯元素。试综合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进行分析。
(1)乙组实验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是:Na2CO3+ 2HCl=2NaCl + H2O+ CO2↑和 。
(2)该未知粉末的组成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CH3OH)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电池反应的原理为:2CH3OH + 3O2 + 4NaOH = 2Na2CO3 + 6H2O。若消耗了3.2 g甲醇,可生成多少克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现有Na2CO3和Na2SO4的固体混合物共18 g,将它放入98 g20%的H2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向此酸性溶液中再逐滴加入84 g10%的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一模(即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成语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刻舟求剑 B.百炼成钢 C.风吹草动 D.量体裁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一模(即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不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氮气用作保护气 B.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酒精做燃料 D.氧气用于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一模(即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潜水员在深水下呼吸所用的人造空气,由氦气和下列哪一种气体混合而成
A.O2 B.H2 C.CO2 D.天然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一模(即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厨房中的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植物油 B.食盐 C.白糖 D.食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一模(即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五氧化二碘(化学式为I2O5)常用来测定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I2O5中碘元素(I)的化合价为
A.-5 B.+5 C.+3 D.+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