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五校初三第一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通过近三个月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你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用过氧化氢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你认为应选择的最佳实验装置是 (填写字母代号),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收集气体时如果用E装置,那么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3)如果用F装置来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填“a”或“b”)进入F中。
(4)F装置内装满水时,还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此时还需要
(填仪器名称),该气体应从 (填“a”或“b”)进入F中。
(5)完成图G所示实验时,为避免集气瓶底炸裂,可预先在集气瓶中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宿迁市五校初三第一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
反应过程 |
反应前 |
反应后 |
质量变化(不含容器质量) |
34.3g |
32.7g |
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试回答:
(1)制得氧气的质量为 克。
(2)请你列式计算所取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七校九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新鲜的水果榨成汁 B. 隔夜的剩饭变馊
C. 活性炭净水器净化水 D. 湿衣服在太阳底下晒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七校九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
A、用过氧化氢制氧气 B、登山运动员携带氧气瓶
C、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D、用生铁制铁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七校九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塑化剂”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但被不法商人添加到商品中,造成了“塑化剂风波”。已知“塑化剂”的化学式为C12H34O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塑化剂”由46个原子构成 B. “塑化剂”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塑化剂”是化合物 D. 商品添加剂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七校九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七校九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七校九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是某位同学对阶段学习的有关内容的归纳:①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②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以用排水法收集;③物质与氧气的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④制取任何气体之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氧气的用途很多,比如可以做燃料;⑥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该同学归纳正确的是 ( )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七校九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氧化氮(NO)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化合而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NO2)气体。因此,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可选用的集气方法是 ( )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