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95471  95479  95485  95489  95495  95497  95501  95507  95509  95515  95521  95525  95527  95531  95537  95539  95545  95549  95551  95555  95557  95561  95563  95565  95566  95567  95569  95570  95571  95573  95575  95579  95581  95585  95587  95591  95597  95599  95605  95609  95611  95615  95621  95627  95629  95635  95639  95641  95647  95651  95657  95665  211419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根据下图所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a中的气体,观察到木条复燃,该气体是            

(2)将白色纸花用紫色石蕊试液喷湿,放入集气瓶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集气瓶C中的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做了一个兴趣实验,证明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产物中有碳酸钠生成。

他们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玻璃管中加入石灰石和稀盐酸,在气球中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②使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入烧杯。并用清水冲洗玻璃管;

③向玻璃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它与气球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④使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入烧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步骤①的操作中,先在玻璃管中加入石灰石,关闭K2,打开K1和K3,从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然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3)在步骤④中,甲乙两组观察到了不同的现象。甲组发现烧杯中液体变浑浊;乙组发现烧杯中产生了大量气泡。两组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        

(4)实验过程中,同时打开K1、K2才可以使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出。若关闭K1、K3,只打开K2,一段时间后液体不再流下。其原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在小组活动中,王老师演示了一个实验:将烘干的碳酸镁与锌粉按照一定比例研细混匀,按照图1进行实验。然后指导同学们对碳酸镁与锌粉发生的反应进行了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部分含有镁、锌元素物质的相关性质。                 

①氧化镁、氧化锌:均为白色固体,均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盐溶液。

②碳酸镁、碳酸锌:均为白色固体,均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盐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探究】

(1)实验一:碳酸镁与锌粉反应的气体产物是什么?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收集两瓶气体,盖好玻璃片。向其中一瓶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盖好振荡。

无明显现象。

将另一瓶气体点燃,待火焰熄灭后,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盖好振荡。

气体安静燃烧,火焰呈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碳酸镁与锌粉反应的气体产物是         。②中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1                                       图2

(2)实验二:碳酸镁与锌粉反应的固体产物是什么?

王老师将剩余固体分成2份,由甲、乙两组同学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将剩余固体直接按照图2进行实验,观察到A中有大量气泡生成,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产生的气体在C处验纯后点燃,观察到淡蓝色火焰。C处点燃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甲组同学获得结论:该反应的固体产物是碳酸锌和镁。

乙组同学将剩余固体先进行了处理,然后也按照图2进行了实验,观察到A中固体溶解,生成无色溶液,B中没有明显变化。他们对剩余固体的处理操作是         。乙组同学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和实验现象,分析碳酸镁与锌粉发生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是氧化锌和氧化镁,其理由是       

(3)实验反思:老师看到两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后,确定乙组的结论是正确的,碳酸镁与锌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同学们对甲组的实验过程再次进行了分析,由B、C处产生的现象,可以说明甲组放入试管A中的固体成分含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工业上经常在煤中加入氧化钙制成“环保煤”,在氧气的作用下使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钙,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SO2+2CaO+O2   2CaSO4 。某煤厂共加入氧化钙 560 t,则理论上可吸收二氧化硫多少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某校课外小组同学将含有泥沙和碳酸钠杂质的食盐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向一只60 g的烧杯中加入140 g样品,然后分5次加入盐酸,每次加入盐酸70 g(不考虑水、氯化氢逸出),每次反应完全后,称量烧杯和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次数

1

2

3

4

5

烧杯和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g

267.8

335.6

403.4

471.2

541.2

第5次加酸后,烧杯底部剩余不溶固体1.8 g。已知泥沙成分为SiO2,它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发生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         

(2)食盐样品中钠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3)将实验后的溶液全部转化为氯化钠溶液,还需要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H”表示

A.2个氢元素    B.2个氢原子     C.2个氢分子           D.2个氢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铝            B.铁             C、氧                  D.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从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氢气          B.煤炭           C.汽油                D.天然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CH4                      C.ClO2                       D.KCl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