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4分) 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甲、乙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分解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 ;丙转化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今年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为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污染,各国都在积极进行技术创新。
(1)近日,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发电叶子”,将这种叶子放入水中,在太阳光照射下,叶子中的催化剂会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储存在氢氧燃料电池中,再转化为电能,供家庭用电需求。整个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形式的能量转化? 。
(2)我国积极改进风电技术,扩大风电使用,并配套大型储能设备——“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以保证稳定供电。①与煤炭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的优点是 。
②“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在充电时,电池中的VO2+会变成VO2+,这个过程中钒元素(V)的化合价 (填“升高”或“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4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_______ 。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的名称是______ 。
(3)镁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_。
(4)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2011年5月食品塑化剂事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常用塑化剂的学名“邻苯二甲酸(2-乙基)二--己酯”,化学式为C24H38O4,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有毒。常用作各种塑料制品的工业添加剂,不可食用。可是黑心业者为了牟取暴利竟然将其添加到多种饮料、果冻、果酱和方便面等食品中。若长期食用此类食品可能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造成危害,大量摄入还可能致癌。
请分析上诉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对于C24H38O4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该物质是氧化物; ②该物质中含有24个碳原子; ③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④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
(2)下列做法,可以使我们远离塑化剂的是 ;
①少喝各种饮料,日常饮水以白开水为主; ②经常吃方便面、面包等速食食品以适应我们快节奏的生活; ③尽量少用塑料制品直接接触热的、含油脂的食物;④呼吁政府完善食品安全监督检验机制,严惩步伐黑心业者
(3)请你再写出一条远离塑化剂的做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工业上以大理石和赤铁矿为主要原料制取B和G,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D、G为单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工业制取的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B ,G ;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解答题
下表是几种物质在压强为101KPa时的沸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醇类物质 |
CH4O(甲醇) |
C2H6O(乙醇) |
X |
C4H10O(丁醇) |
沸点/℃ |
64.7 |
78.5 |
97.2 |
117.3 |
(1)从元素组成的角度看,上述物质的相同点是 ;
(2)X的化学式为 ;
(3)乙醇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请写出乙醇燃烧的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解答题
人类生活离不开金属。
(1)铁是生活中常用的金属。下图是某“取暖片”外包装的图片。该“取暖片”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水等,其发热是利用铁生锈时会放热。 ①发热剂需接触到空气才会发热,原因是铁要与 、
等物质共同作用才会生锈。
②推测发热剂成分中氯化钠的作用是 。
(2)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习金属性质。
已知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发生置换反应。
A.Fe 和CuSO4 溶液 B.Mg和MnSO4 溶液 C.Mn和FeSO4 溶液
则Mn、Fe、Mg 、Cu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解答题
氯气(Cl2)通常情况下为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的气体,具有强氧化性,一定条件下可与除Pt、Au外大部分金属反应。氢气在氯气中能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而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冒出大量的棕黄色的烟。请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资料提供的信息,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气的活动性比氧气的活动性_________(填“强”或“弱”)。
(3)与金属相似,活泼的非金属也能置换不活泼的非金属。已知以下两个反应都能发生:①Cl2+2NaBr=Br2+2NaCl; ②Br2+2NaI=I2+2NaBr。则Cl2、Br2、I2三种单质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请完成氯气与碘化钾(KI)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上图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上图字母)。
(4)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工、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探究性实验是验证化学理论的一种主要方式,也展示了化学的无穷魅力。
【提出问题】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自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查阅资料】①已知KClO3分解产生氧气和KCl; ②KClO3和KCl都能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③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时能产生黄绿色的Cl2.
【设计实验】
实验一、取两份质量相等(约5克)的KClO3分别放入两只大试管(分别标记A和B)中,往B试管中加入质量为1.0克MnO2的,然后按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加热。结果发现加了MnO2的装置收集满一集气瓶的气体所用的时间要少。
实验二、待装置完全冷却之后,将B管中物质置于烧杯中加水溶解、过滤;再将滤出物干燥、称量得质量约为1.0克。
实验三 、取少量滤出物与浓盐酸置于反应装置中(放在通风橱中),加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说明加了MnO2之后,KClO3分解的速率更快,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何验证集气瓶中的气体为氧气 。
(2)通过上述三个实验能说明 。
(3)某同学用KClO3和KMnO4的混合物加热,发现产生氧气的速度也很快,该同学就断定KMnO4在KClO3分解反应中也能起催化作用,你认为这同学的判断对吗? ;为什么? 。
27.(每空1分,7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Mg、Cu、Fe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开展了一下以下探究活动。
(1)进行试验,获得结论。完成如下实验报告,并回答有关问题。
|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 案 一 |
将Fe丝浸入CuSO4溶液中 |
Fe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
金属活动性:Fe_ _Cu(填“>”或“<”)该反应的反应类型属于 ____________反应。 |
方 案 二 |
将Mg和Cu分别在空气中灼烧 |
发现镁能剧烈燃烧,而另一种不能 |
金属活动性:Mg_ _Cu(填“>”或“<”) |
方 案 三 |
分别将Mg和Fe放入_________中,观察现象 |
观察到_ (填元素符号)产生气泡的速度较慢 |
金属活动性顺序:Mg>Fe |
(2)反思与交流。经过讨论,该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比较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快慢,有两种测定方法:
方法1是在相同时间内测量氢气体积的大小。若用右图所示装置测量,则接口c应与______(填“a”或“b”)相连。
方法2是测定产生相同体积氢气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