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北京市怀柔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酸
B. 用蒸馏或煮沸的方法能降低水的硬度
C. 在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 可用过滤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氯化钠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北京市怀柔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表中 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 代表碳原子,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g
B.物质②是单质
C.物质③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物质③,④虽然分子结构不相同,但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北京市怀柔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适当摄入水果蔬菜和富含蛋白质的肉类,有利于增强体质
B.食用甲醛浸泡的海产品,可提高人体免疫力
C.富含淀粉的食物可以用碘水或碘酒来检验
D.利用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的原理,自制冰袋给发烧病人降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北京市怀柔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填空。
(1) 1个氦原子 ▲ ; (2)2个氮分子 ▲ ;
(3) 3个铵根离子 ▲ ; (4)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北京市怀柔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下表为K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溶解度╱g |
27.6 |
31.0 |
34.0 |
37.0 |
40.0 |
42.6 |
45.5 |
48.3 |
51.1 |
(1) 由上表可推测KCl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 在10℃时,向100 g水中加入40g KCl固体,充分混合后所得溶液为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到50℃时,若不考虑溶剂的变化,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 将60℃时145.5gKCl的饱和溶液降温到4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____▲_____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北京市怀柔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甲醇(CH3OH)是一种无色透明有挥发性的的液体,有毒性,能损坏神经。以前是用木材干馏制取,所以称为木醇或木精。现在是用CO与H2在一定条件下大规模生产的。依据上述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木材干馏制木精属于 ▲ 变化;
(2) 写出甲醇的一条物理性质 ▲ ;
(3) 写出生产甲醇的化学方程式 ▲ ;
(4) 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能否用工业酒精兑酒出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北京市怀柔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其中X、Y为两种气态单质,Z为固态单质;A为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B、C、D为三种状态各不相同的氧化物(个别反应的条件未注明)。回答下列问题(已知高温下CO和金属氧化物反应与CO和Fe2O3的反应相类似):
(1) 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 ____▲_____ 、Y ___▲_____;
(2) 反应①、② 、③、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为_____▲________(填序号)。
(3) 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若向图中的浅绿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能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E物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北京市怀柔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探究题
现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检验B装置气密性方法是 ▲ 。
(2)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物共热制取氨气,所得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水溶液呈碱性,相同状况下,此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欲制备并收集氨气所选用的装置依次是▲ 。亮亮同学认为此种方法收集氨气不妥,你认为他的理由可能是 ▲ 。
(3)质量分数为3%的医用双氧水在常温下难分解;但在双氧水溶液中加入铁锈,就会迅速分解,且反应结束后过滤出的铁锈可重复使用。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发生装置可选用 ▲ (填写序号);用该发生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_ ▲ 。(从学过的气体中选择)
(4)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①仪器乙的作用是 ▲ 。
②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乙,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 ▲ (填“偏小”、“偏大”、“无影响”)。
③如果将丁和戊两装置位置调换,你认为 ▲ (填“可以”或“不可以”)理由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北京市怀柔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探究题
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 。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 。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目的是 ▲ ,“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 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①实验方法:做对比实验,取上述NaOH溶液加水稀释,加入酚酞溶液,观察到 ▲ ,说明是由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而出现的上述现象。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 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1)表中x = ▲ 。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0-2011学年北京市怀柔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在一烧杯中盛有20.4g Na2CO3和NaCl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 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的pH ▲ 7(填>、=、<)。
(2) 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3) 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常温),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