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09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探究题(二) 题型:探究题
(6分)酸与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大量自由移动的H+和碱溶液中大量自由移动的OH-结合成水分子的过程。请根据以下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1】用酚酞试液
(1)向一锥形瓶中倾倒20g质量分数为4.0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3滴酚酞试液,振荡,再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刚好变为 ▲色为止,共用去稀盐酸20g,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结果精确到0.1%)。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用 ▲ 的方法(填一操作名称)使其析出。用酚酞作指示剂可逐滴控制酸、碱溶液反应的量,视觉效果灵敏,操作简便。
【实验2】用pH试纸
(2)向一支试管内倒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滴入盐酸,边滴边振荡。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反应液沾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因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反应进程,需间隔数滴多次检测溶液的pH,所以每使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前,必须进行 ▲ 的预处理。
【小 结】
(3)除了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外,还可用 ▲ (填力法)检测中和反应是否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探究题(二) 题型:填空题
(4分)某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收集并测量反应产生的气体及其体积。
试填空。
(1)该发生装置可以制备初中化学常见的 ▲ 气体(填写化学式)。
(2)图示装置对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 ▲ 、 ▲ 。
(3)利用该装置测得反应生成气体体积偏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探究题(二) 题型:探究题
(8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切过咸菜的刀更容易生锈.而除锈用稀盐酸比稀硫酸快。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现象,某校师生做了以下相关分组实验,请你根据自己平时课堂学习的体验一起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一】未打磨的铝片浸入氯化铜溶液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疏松的紫红色固体,并放热,片刻后溶液由蓝绿色变成无色。
(1)若要正视紫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氧化铜,可用 ▲ 溶液(填一试剂)加以检验。
【步骤二】未打磨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2)比较步骤一、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
【步骤三】打磨过的铝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其操作、现象和结论见下表。
(3)试将“影响因素”选项前恰当的字母序号填入答题卡指定位置。
实验操作 |
使用现象 |
对比结论 |
Ⅰ.一片用粗砂纸单向用力打磨3次,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用镊子取出。 |
现象一:粗砂纸打磨的在划痕处有少量气泡,附着少量疏松的紫红色固体。 |
现象一与现象二对比,说明 ① ▲ |
现象二:粗砂纸打磨的片刻内现象不明显。 |
||
Ⅱ.一片用特细砂纸往复打磨数次,再将其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后取出。 |
现象三: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产生较多细小气泡,表面均匀附着紫红色固体。 |
现象三与现象一对比,说明 ② ▲ |
现象四:特细砂纸打磨的表面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现象。 |
现象四与现象三对比,说明 ③ ▲ |
★影响因素:
A.打磨时用力程度及均匀程度不同
B.选用砂纸颗粒粗细程度不同
C.由于摩擦生热又形成了新的氧化膜
(4)比较步骤三各实验操作中用砂纸打磨的作用是: ▲ 。
(5)请仔细观察下图:
试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探究题(二) 题型:探究题
(7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图1
A B C D E
图2
(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若实验室对你开放,请从图1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制取一种你熟悉的气体。你想制取的气体是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选择此收集装置的理由是 。
(3)装置B虽然操作简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请从图2中选取 (填序号)取代B中的单孔塞,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探究题(二) 题型:探究题
(8分)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
(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右图所示。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 ;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0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右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 ,观察到
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探究题(二) 题型:探究题
(9分)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或总结 |
|
结论 |
总结 |
|||
实验一 |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实验二 |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没有明显现象 |
|
|
实验三 |
|
|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
(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探究题(二) 题型:探究题
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请你与他们一起踏上实验之旅。
(1)实验过程:
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再通过 操作,得到无色滤液。
③将无色滤液通过 操作,得到白色固体。
(2)猜想: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想:
小玲: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佳佳:可能还含有碳酸钠!
小强:也可能含有 。
(3)验证:我来验证佳佳的猜想。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白色固体配成溶液,加入足量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探究题(二) 题型:探究题
(6分)2009年4月下旬以来,世界上一部分国家陆续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达菲是目前抗该流感病毒的有效药物之一,它是以我区的特产中药材八角的提取物——莽草酸(化学式为C7H10O5)为原料经过化学反应合成的。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莽草酸属于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每个莽草酸分子中有__________个原子。
(2)由上述材料得知,化学科学在促进人体健康方面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五探究题(二) 题型:探究题
(12分)下图是实验室中用于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
(1)写出上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选择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__,收集装置选择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全国中考真题专题汇编专题六化学方程式计算 题型:选择题
(09河北)图2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3种原子。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中含有四种元素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反应的本质是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
D.甲、乙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丁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