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仔细阅读资料,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经常袭击家畜,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狼的活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
(1)写出该生态系统完整的食物链:______。
(2)为了防止该生态系统发生虫灾,在该系统中喷洒了含有有机汞的农药,体内残留有机汞最多的生物是______。
(3)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各种动物总是维持在一定数量,这说明动物重要作用之一是______。
(4)狼被大量猎捕之后,兔和牛羊死亡之后遗体也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______分解作用的结果;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
(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
【答案】草→牛(或羊或兔)→狼 狼 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分解者 草 太阳能
【解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食物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由上述生物所构成的一条食物链是:草→牛(或羊或兔)→狼。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因此,为了防止该生态系统发生虫灾,在该系统中喷洒了含有有机汞的农药,体内残留有机汞最多的生物狼,狼的营养级最高,体内蓄毒最多。
(3)生态平衡是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各种动物总是维持在一定数量,这说明动物重要作用之一是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4)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生产者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植物本身和其它生物直接或间接供食物来源。分解者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回归到无机环境供植物再利用,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狼被大量猎捕之后,兔和牛羊死亡之后遗体也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分解者分解作用的结果;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草。
(5)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张同学近期出现了皮肤干燥、干眼和夜晚看不清东西等现象。医生说这是缺乏维生素A的症状,建议他多吃下列哪类食物进行食疗( )
A.大米和面条B.甘薯和芋头C.西瓜和番茄D.动物肝脏和胡萝卜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适应陆地干燥气候,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下列不属于该类结构的是( )
A.蛇的鳞片B.蚯蚓的刚毛C.蝗虫的外骨骼D.蜥蜴的细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我校生物调查小组做了如下实验,下表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几组实验记录。
试管 | 加入物质(各2毫升) | 水温 | 时间 | 试剂 | 加碘后的现象 |
① | 米糊+唾液 | 0℃ | 10分钟 | 碘液 | |
② | 米糊+唾液 | 57℃ | 10分钟 | 碘液 | |
③ | 米糊+唾液 | 37℃ | 10分钟 | 碘液 | |
④ | 米糊+清水 | 37℃ | 10分钟 | 碘液 | |
⑤ | 脂肪颗粒+唾液 | 37℃ | 10分钟 | 碘液 |
(1)在表格内填写实验现象______(选填“变蓝”或“不变蓝”)。
(2)①号和②号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
(3)③号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
(4)⑤试管有何变化?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衣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小平对此进行了探究,他的实验过程如下:
组别 | A | B | C |
处理 | 干燥环境 | 潮湿环境 | 潮湿环境 |
方法 |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的环境里 |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的环境里 | 将①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②的环境里 |
实验结果(一周后观察) | 不发霉 | 发霉 | 不发霉 |
(1)通过A与B的对照实验,小平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这一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分析实验结果,小平得出的结论应该是_____。
(2)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的生活的影响,小平设计的C组实验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C组中的①、②的条件分别是___和___。
(3)通过小平的实验,请你说出一种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____。
(4)在日常生活中,由于食品的保存不当食品就会腐败,食品腐败的原因主要是由____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