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如图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
C.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非特异性免疫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

分析 (1)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使抗原失活,抗原被消灭后,抗体还存留在人体内,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4)抗原进入人体后,要经过处理、呈递、识别、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产生抗体.因此,注射疫苗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有免疫力.再次接受抗原刺激时,记忆B细胞直接接受刺激并迅速分化产生大量效应B细胞,因此,再次免疫比首次免疫时所花时间大大缩短,抗体的产生较第一次快、量多且持续时间长.

解答 解:A、首次感染时,病毒侵入人体,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随着病毒的增殖,抗体也慢慢增加,呈上升趋势,其后抗体开始与相应抗原结合从而使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抗体慢慢减少.当第二次,同样的病毒侵入人体后,病毒刚开始繁殖,抗体的数量便会急剧膨胀,比病毒要多得多,然后病毒开始减少,抗体也随之减少.因此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正确;
B、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人体所产生的抗体只能对该种病毒有免疫作用,正确;
C、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因此第一次侵染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属于特异性免疫,不是非特异性免疫,错误;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正确.
故选:C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抗体消灭抗原后,抗体仍然存留,但是会慢慢减少.第二次抗体的增值要比第一次大的多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  )
A.无性繁殖B.孢子生殖C.有性生殖D.分裂生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请你帮他回答问题:
试管加入物质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1号馒头碎屑+2mL唾液37℃水溶10分钟加两滴碘液
2号馒头碎屑+2mL清水37℃水溶10分钟加两滴碘液
(1)该实验的实验试管是1号,对照试管是2号.
(2)两根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1号试管不变蓝色、2号试管变蓝色.
(3)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分别是:1号试管中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消化了,2号试管中淀粉没有被唾液淀粉酶消化.
(4)本实验用37℃水溶,是因为37℃是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消化能力最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缩手反射是常见的一种反射,当反射弧的其它结构正常而只有传出神经受损时,则(  )
A.不能缩手,无感觉B.能缩手,无感觉C.不能缩手,有感觉D.能缩手,有感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杀菌物质和免疫器官B.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
C.皮肤和黏膜D.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为人体新陈代谢示意图,其中A、B、C、D、E、F表示相关的细胞、器官或系统,a、b、c、d、e表示相关物质,①②表示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
(1)如图过程(1)的生理意义是实现了物质a、b的交换(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在人体中交换的场所有C、F.
(2)B为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一般情况,当人体患贫血时,应适量多吃蛋白质、铁丰富的食物.
(3)经过c过程B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增多.
(4)某一健康的人,在食用大量糖类后,e中暂时出现了葡萄糖,这说明肾小管的重吸收是有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艾滋病(AIDS)是一种对人类生命和健康危害极大的病毒性传染病,为了宣传防艾知识,每年的12月1日被定为世界艾滋病日.下列各项行为中,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是(  )
A.静脉注射毒品B.不安全性行为
C.输入来历不明的血液和血液制品D.握手和拥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椒江大陈渔场为东海第二大渔场,以盛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鲳鱼等经济鱼类著称,这些鱼类的生殖特点是(  )
A.体内受精、胎生B.体内受精、卵生C.体外受精、胎生D.体外受精、卵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表是某同学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方案,请根据表内信息回答:
试管实验材料加入液体处理方法
1号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后放入②的温水中1分钟
2号馒头碎屑充分搅拌后放入相同的温水中1分钟
3号馒头块2毫升唾液不搅拌,直接放入相同的温水中1分钟
(1)表中2号试管对应的处理①应该加入2毫升清水.
(2)本实验中使用的加热方法叫做水浴加热法,加入液体后的三支试管都应放入②37℃的温水中.
(3)本实验利用了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将在温水中加热后的三支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液,理论上1号试管中的液体不会变蓝,但按照该同学的处理该试管中的液体仍然变蓝,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水浴加热时间不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