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动物发育过程中没有变态现象的是( )
A.蜜蜂B.青蛙C.蝉D.家鸽
【答案】D
【解析】
(1)昆虫的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类型。
(2)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一生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阶段,幼体蝌蚪和成体青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明显,这种发育过程叫做变态发育。
(3)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儿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复杂的繁殖行为。
A、蜜蜂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有明显的差别,为完全变态发育,A不符合题意。
B、青蛙的一生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阶段,幼体蝌蚪和成体青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明显,青蛙的幼体叫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成体是青蛙用肺呼吸,用四肢游泳或跳跃,主要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这种发育过程叫做变态发育,B不符合题意。
C、蝉的发育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而且若虫和成虫的差别不明显,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C不符合题意。
D、家鸽的生殖和发育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雏鸟和成鸟的差别不明显,不是变态发育,D符合题意。
故选:D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要用显微镜观察一滴血液和黄瓜表皮,应分别把它们制成什么玻片( )
A.涂片标本和切片标本B.装片标本和切片标本
C.装片标本和涂片标本D.涂片标本和装片标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兴趣小组同学在饲养金鱼时,发现金鱼不时浮上水面呼吸,发生“浮头”现象,为探究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原因,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凉开水(ml) | 通入空气时间(分钟) | 金鱼数量(条) | 实验现象 |
甲 | 1000 | 0 | 5 | 5条金鱼一直“浮头” |
乙 | 1000 | 5 | 5 | 5条金鱼偶尔“浮头” |
丙 | 1000 | 10 | 5 | 5条金鱼都不“浮头” |
(1)该兴趣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
(2)由表中的实验现象可知,金鱼的“浮头”与水中的_____有关。
(3)选取15条大小、相当的金鱼,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其目的是_____。
(4)为保证此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尽可能减少______对金鱼的影响。
(5)在实际渔业养殖中,池塘中的鱼通常在黎明或阴雨天有“浮头”想象,可采用_____的办法避免鱼大量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的条件是要有光照B.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有机物
C.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D.光合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地鼠害严重,人们采取各种措施捕捉老鼠,但效果均不明显。从生态学的角度考虑,应该采取的防治鼠害的最佳措施是( )
A.大量投放鼠药,把老鼠毒死B.经常发动群众四处围捕老鼠
C.禁止捕杀蛇、猫头鹰等鼠类天敌D.保护好粮仓,使老鼠断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对“发酵现象”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编号 | 纯净水 | 白糖 | 发酵粉 | 瓶口处理方式 | 2 天后,实验现象 |
1号瓶 | 400ml | 10g | 1g | 套上气球,并用线扎紧瓶口 | 不断冒出气泡,气球膨大 |
2号瓶 | 400ml | 10g | 不加 | 套上气球,并用线扎紧瓶口 | 不冒气泡,气球不膨大 |
(1)加入白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__________,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
(2)2号瓶在该实验中起_________作用。
(3)1号瓶气球膨大,说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______________。
(4)用手分别握住1号瓶壁和2号瓶壁,感觉1号瓶温度明显高此,说明在发酵过程中释放了__________。
(5)取下套在1号瓶口的气球能够闻到酒味,这说明发酵过程中产生了____________。
(6)生活中人们可以利用酵母菌制作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动物行为根据获得过程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下列关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所具有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①动物生来就具有的行为 ②不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行为 ③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 ④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A.②④B.①④C.①③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