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
光线 | 明亮而不均匀 | 明亮而均匀 | 暗而均匀 |
实验Ⅰ(5月份) | 15.48 | 7.50 | 4.92 |
实验Ⅱ(9月份) | 17.17 | 8.85 | 4.50 |
总平均发生率 | 16.33 | 8.18 | 4.71 |
分析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 解:(1)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部分发育,家蚕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取食桑叶,经过4次蜕皮,停止取食桑叶,吐丝结茧,将身体围绕起来结茧化蛹.蛹表示家蚕正在“作茧自缚”,是蚕的一种本能,为先天性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这一种条件就算唯一实验变量;因此,我们在进行科学探究中,设计实验方案时,一定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由你所确定的实验变量引起的,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如蚕的大小、年龄、所处的温度、适度等.
(3)家蚕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4)蚕茧是幼虫吐出的丝结成的,因此可延长蚕的幼虫期来增加蚕茧的产量.从表中可看出在光线暗而均匀的条件下“薄头茧”总发生率最低,因此可采用暗而均匀的光线提高蚕茧的质量.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蚕发育的幼虫期.因为吐丝期是幼虫期.
故答案是:(1)完全变态;
(2)温度或湿度或气压等
(3)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4)光线暗而均匀;幼虫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表中信息,能够根据数据做出正确推理.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间歇的 | B. | 肾小管对原尿有重吸收作用 | ||
C. | 肾小球有重吸收的作用 | D. | 膀胱有储存尿液的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蚯蚓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由体表排出 | |
B. | 鱼的身体有一条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 |
C. | 动物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 |
D. | 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的分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