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吃饭需要细嚼幔咽.米饭和馒头本身不甜,但当我们细细地咀嚼米饭或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某同学猜想,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是口腔中的唾液使馒头变甜的?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
A.取适量新鲜慢头,切成碎屑,分成2等份;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准备适量的淸水、碘液和恒温箱.
B.取2支洁净且大小相同的试管,分别号为①、②,做如下处理:
在①号试管中放入1份馒头碎屑,注人2毫升唾液,并进行充分的搅拌;
在②号试管中被人1份馒头碎屑,注人2毫升清水,并进行充分的搅拌.
C.将2支试管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10分钟,改进:应放在37℃的温水中水浴5-10分钟.
D.在2支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
E.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分析上述实验并回答:
(1)请将实验的B步骤补充完整.
(2)实验步骤C欠妥,请在该步骤后的横线上写出改进的方法.
(3)该探究实验设置的实验变量是唾液.
(4)在①、②号试管中.不会出现蓝色的试管是①号.
(5)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牙齿和舌的作用下,唾液使馒头变甜.
(6)我们咀嚼馒头时感觉到的甜味物质是麦芽糖.

分析 要想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对淀粉的作用,就要以相应的探究项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该实验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重点探究了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解答 解:(1)要探究一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就要以该因素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实验设计中,在①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②号试管中就应该加入等量的清水,用作对照.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7℃,因此将实验装置放在室温环境中不利于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应放在37℃的温水中水浴5-10分钟.
(3)1号试管与2号试管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说明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
(4)由于①号试管内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①号试管是不会出现蓝色的.
(6)淀粉在口腔中就开始被消化,口腔中有唾液,含淀粉酶,能把淀粉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因此细细咀嚼馒头时能感觉到有甜味.
故答案为:(1)清水;
(2)应放在37℃的温水中水浴5-10分钟;
(3)唾液;
(4)①;
(6)麦芽糖.

点评 熟练掌握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了解部分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情况,结合题意,认真作答.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好好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生物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都由细胞构成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其主要原因与碳循环不平衡有关.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
(1)自然界中的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2)图中的①是指光合作用,请写出图中的②所代表的生理过程的反应式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参与过程⑤的生物种类有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4)沼气池能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从能量流动角度考虑,它的意义是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农民把刚刚收获的粮食都要晒干以后才储存起来,这样做是为了(  )
A.促进光合作用B.抑制光合作用C.促进呼吸作用D.抑制呼吸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做基因.在体细胞内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填“成对”或“成单”)存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柳苗生长之谜的真正原因是(  )
A.柳树的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
B.柳树的根不断从土壤中吸收的水使柳苗长大
C.柳树的茎不断吸收水分而长高长大
D.柳树的根从空气中吸收的水使柳苗不断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细胞中,不具有成对染色体的是(  )
A.鲫鱼排出的卵细胞B.大叶榕茎的形成层细胞
C.青蛙的受精卵D.甘蔗叶肉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湖泊B.一块农田C.一棵小树D.一片森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属于变温动物的是(  )
A.B.家燕C.蜥蜴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