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的所有非生物因素
B.蚯蚓能增加土壤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树木冬天落叶是对寒冷环境不适应的表现
D.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着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

分析 适者生存,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如,鸟有翼适应空中飞行生活,蝗虫有外骨骼适应干旱的陆生环境.所以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

解答 解:A、生物的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既包括生物因素,也包括非生物因素,A错误.
B、蚯蚓能增加土壤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而不是适应,D错误.
C、随着气温的下降,降水的减少,树木冬天落叶相反是对寒冷的适应的表现,可以降低水分的散失,C错误.
D、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如猛兽和猛禽都具有锐利的牙齿(或喙)和尖锐的爪,有利于捕食其他动物,D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生存的环境,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我国在积极改善贫苦地区学生营养状况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3300多万名学生受益于“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下列营养缺乏症与其病因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坏血病-缺乏维生素CB.佝偻病-缺乏维生素B
C.地方性甲状腺肿-缺乏碘D.夜盲症-缺乏维生素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的曲线图表示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该曲线不能表示(  )
A.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素含量的变化
B.血液流经肺部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C.血液流经肌肉时氧气含量的变化
D.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病毒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病毒是微小的单细胞生物
B.病毒一旦进入侵入人体,就会使人患病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D.流感病毒也叫噬菌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三个实验装置:暗处理过的植物、培养液、隔板、光照等条件都完全相同,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检测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应选择甲、乙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2)三个装置在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透明钟罩内壁上有水珠出现,它们是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出来的.(3)甲、乙、丙的叶片脱色后,滴入碘液,叶片不会变蓝的是乙.
(4)丙装置放于黑暗处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一段时间后,将装置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写出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传染病与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传染病是由传染源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B.非特异性免疫可以针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C.给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受刺激产生抗体的是淋巴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
D.流感高发时期,开窗通风,喷酒消毒液,是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甲乙中A、B、C、D、E代表不同的器官或系统,①②③表示相关物质,a、b表示相关生理过程,图丙表示神经调节的有关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食物蛋白质进入A系统后,在消化道中最终被分解为①氨基酸,参与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和胰液.
(2)若图乙曲线表示血液流经脑组织细胞周围时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则该气体是图甲中的二氧化碳(填标号),若图乙曲线表示肾单位某些部位尿素含量的变化,则D处进行的生理过程是b(填图甲中的a或b)
(3)小明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擦伤膝盖感到疼痛,其神经传导的过程是1→2→3→6→8(用丙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这一过程体现了脊髓的传导功能,为防止伤口发炎,小明口服了消炎药,该药物流经心脏四腔的顺序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历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
A.直立行走B.产生语言C.防御敌害D.制造工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1)第②支试管处理中存在一处错误,请将错误之处进行改正应加入2毫升清水.
(2)为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的作用,选用①③两支试管进行对照.
(3)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入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发现①号试管不变蓝,这是因为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完全分解成麦芽糖.如果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实验时间不足(或者唾液的量偏少或搅拌不充分或馒头碎屑偏多).(答案写出一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