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生活于土壤中的动物一般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某同学为收集土壤中微型节肢动物,设计了①、②、③、④4组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①、②、③、④4组分离收集实验中,其中起对照作用的一组是③.
(2)若②与③进行对照实验,则实验控制变量是温度.
(3)上述4组实验中,设计最合理的是第③组.理由是:该实验用热光源处理,处理的结果是使实验装置上部光线强、温度高、干燥,土壤中微型节肢动物会远离土壤进入土壤动物收集瓶而达到收集目的;设计最不合理的是第④组,其原因是缺乏光源和热源.

分析 许多土壤中的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所以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而不采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因此采集土壤小动物的装置要有光源和热源.

解答 解:(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故③为对照组.
(2)③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用③中实验装置可以收集土壤小动物;②装置有光源,但缺乏热源,若②与③进行对照实验则实验控制变量是温度.
(3)③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用③中实验装置可以收集土壤小动物;②装置有光源,但缺乏热源;①装置有热源,但缺乏光源;④装置设计最不合理,缺乏光源和热源.
故答案为:(1)③;
(2)温度;
(3)③;④;缺乏光源和热源.

点评 本题考查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土壤小动物的特征,明确调查土壤小动物需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其次要求考生根据土壤小动物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判断各选项中采集土壤小动物的装置是否合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动物的行为从获得的途径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学习行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所示,下列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请据图回答:

(1)图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D(填序号).
(2)生活环境不同,动物的呼吸方式也有明显差异.图中B适于水中生活,用鳃呼吸;E适于陆地生活,用肺呼吸.
(3)上述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有AE(填序号).
(4)当环境环境温度由25℃下降到5℃时,图中兔和青蛙的耗氧量的变化分别是C
A.均增加              B.均减少
C.兔增加,青蛙减少    D.青蛙增加,兔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蜥蜴能够终生生活在陆地上,与之相关的解释不包括(  )
A.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B.卵表面有坚韧的壳,内有水分
C.用肺呼吸D.有颈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形成等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婴幼儿输液可选择头皮作为针刺部位,在这种情况下,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患病部位前可能没有流经的血管是(  )
A.上腔静脉B.下腔静脉C.主动脉D.肺动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由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微生物对生态系统中的碳-氧平衡有不利影响.×(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一个由“草→鼠→狐”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的狐,则鼠的数量会(  )
A.增多B.减少C.先增多后减少D.没有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细胞壁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