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飞蛾扑火”常用于比喻人们为寻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其实飞蛾的这种行为是( )
A.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不怕死的行为
D.寻求光明

【答案】B
【解析】“飞蛾扑火”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飞蛾的这种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所以答案是:B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需要了解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骨的成分”的实验中,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浸泡鱼肋骨,清洗后,发现骨可软得打结,这可以说明骨中含( )
A.有机物
B.含磷无机盐
C.维生素D
D.含钙无机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肾脏
B.输尿管
C.膀胱
D.尿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探究式学习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甲图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乙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丙图是对叶片进行脱色的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植物吸收的水份绝大部分通过图甲中的_____过程散失到环境中,参与了生物圈的_____,同时也拉动了水与_____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_____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这是因为该植物进行了甲图中的_____(填字母)生理活动。

3)从乙图的两个装置中各剪去一片绿叶,分别置于丙图装置中进行脱色处理,图中标号_____代表酒精,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装置_____内的叶片会变蓝。

4)如果将乙图装置二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装置二必须放在_____环境中。

5)该生物兴趣小组还发现温度与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为探究这一问题,该小组将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实验结果如表所示(mg/h表示毫克/小时)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如果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则温度控制在_____℃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昆虫是( )
A.蜜蜂
B.蝗虫
C.蚂蚁
D.白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某学生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图片,图甲是操作步骤,图乙是根据观察绘制的细胞模式图,图丙是显微镜构造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甲中正确操作步骤是abdc

B. 图乙中染色最深的是②,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C. 观察时,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应调节图丙中②粗准焦螺旋

D. 发现一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物像移到野中央,应该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后形成两个新细胞,那么经过5次分裂后细胞的数目是( )
A.5
B.10
C.16
D.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器官的是( )
A.脑
B.血液
C.皮肤
D.小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无脊椎动物中,昆虫分布最广泛,活动范围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
A.体表有外骨骼
B.身体分部
C.具有翅
D.适于陆地生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