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辣椒”的实验设计.
(1)材料用具:
一块长约20cm的木板、一只蚂蚁、一杯辣椒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2)实验步骤:
①在木板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辣椒  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等距离放在两滴水之间.(如图)
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③重复上述实验3次.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称为通讯.蚂蚁依靠触角和气味进行信息交流.
(2)本实验的假设是假设蚂蚁喜欢辣椒,变量是辣椒.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一: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喜欢辣椒.
预测二: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辣椒水一端取食,则说明蚂蚁喜欢辣椒.
(4)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实验蚂蚁数量太少.

分析 本题以“蚂蚁是否喜欢辣椒”为知识背景,考查学生实验的设计能力,包括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和处理数据能力.

解答 解:(1)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称为 通讯.蚂蚁依靠 触角和气味进行信息交流.
由题意可知:
(2)科学探究的三个要素依次是明确的目标、实验的过程、还要有结果.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所以,做出的假设是:蚂蚁喜欢辣椒
该实验研究蚂蚁爱吃甜的食物,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辣椒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所以该实验变量是辣椒.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一: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喜欢辣椒.
预测二: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辣椒水一端取食,则说明 蚂蚁喜欢辣椒.
(4)探究实验一般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可以减少误差.该实验不足之处是只用一只蚂蚁做实验.
故答案为:
(1)通讯; 触角和气味.
(2)假设蚂蚁喜欢辣椒(或假设蚂蚁不喜欢辣椒);辣椒.
(3)蚂蚁喜欢辣椒.
(4)实验蚂蚁数量太少.

点评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依据如图所示的几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D与A相比较,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
(2)A与B相比较,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A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B真菌具有成形细胞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果把人的眼睛比喻成一架照相机,那么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眼球的(  )
A.角膜B.视网膜C.脉络膜D.晶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请分析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一只母狒狒被母狮猎杀后,狒狒宝宝从树上掉了下来.母狮并没有伤害这个脆弱的小生命,而是把它放在怀里看护着.一只雄狮想走过来,但母狮阻止了它的接近.
资料二:有些鸟类在迁徙的途中休息时,总有一些“站岗放哨”的个体,当发现敌害时,它们会大声鸣叫,或者狂奔,或者使劲扇动翼,做起飞状,使群体迅速作出防御敌害的准备或者快速逃生.
(1)资料一中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母狮猎杀狒狒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而母狮看护狒狒宝宝的行为是由其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从维持动物自身生存的意义上说,前一种行为比后一种行为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
(2)母狮能够猎杀狒狒,是因为它具有锋利的犬齿,可用于攻击、捕食、撕裂食物.这与其肉食性的生活习性相适应.
(3)资料二中鸟的这种行为是社会行为,体现了哪一典型特征?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
(4)“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的”.你知道鸟类有哪些特点有利于减轻体重以适应飞行生活吗?长骨中空,内有空气;直肠短,排便迅速.(请列举2条)
(5)狮子、狒狒和鸟类都是恒温动物,这三种动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是狮子和狒狒,两者共同的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请根据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3-10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正确的顺序是:④→②→①→③(填序号).

(2)以上④这个步骤中“滴”的是生理盐水,③这一步骤中的细胞染色液是碘液.
(3)如果制作好的临时装片中出现气泡,很有可能是以上的①(填序号)这一步骤没有做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食草昆虫都属于生产者
B.该图可以代表一个生态系统
C.该食物网有5条食物链
D.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青蛙→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蚂蚁是怎么样进行通讯的,某生物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如图:
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3个岛,岛间用两根等长的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岛到达其它的岛.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
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
(1)如果你是该组成员,根据以上探究做出的假设是:蚂蚁通过气味进行通讯.结论是:蚂蚁通过气味进行通讯.
(2)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
(3)蚂蚁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
(4)若把一只工蚁的触角剪去,它还能去搬运食物吗?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哪种生活习惯容易感染蛔虫病(  )
A.喝清澈的生水B.生吃洗净的瓜果蔬菜
C.饭前便后要洗手D.粪便经高温堆肥后再作肥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小明是一个初一的学生,他常常看到妈妈将做菜后留下的蛋壳倒扣在花盆中,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蛋壳真能促进植物生长吗?小明是一个喜欢动脑爱钻研的学生,为了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一)首先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3株健壮吊兰幼苗,分别栽入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花盆中(甲和乙中装洗净的细沙,丙中装普通的土壤).
(二)甲盆中不放蛋壳,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壳,其他管理条件都相同.
(三)一段时间后,吊兰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小明将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植株实验前质量/克实验后质量/克生长情况
4151植株弱小,叶色变黄
4170植株较健壮,叶色较绿
4199植株健壮,叶色浓绿
请根据上述材料对下列各题作出判断:
(1)“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提出问题.
(2)比较甲、乙两盆吊兰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3)小明认为甲、丙两组也可以形成对照.
(4)丙盆吊兰的生长状况最好,是因为丙中装的土壤里含有植物生长必需的无机盐.
(5)一段时间后,吊兰的叶色发黄,生长缓慢,甚至出现早衰的现象.这是缺乏氮肥的症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