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
提出
问题
馒头的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作出
假设
馒头的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制定并
实施
计划
1.实验中模拟牙齿咀嚼的方法是馒头碎屑;模拟舌的搅拌的方法是用玻璃棒搅拌.
2.实验中取唾液的方法是把一次性杯子放在舌头底下,一段时间后,就会有唾液流下来
3.实验中将三只试管放在37℃温水中的原因是37℃接近人体体温,酶的活性最强
实验
现象
加入馒头碎屑,注入2mL唾液的(1)号试管的现象是不变蓝,原因是1号试管中含有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
加入馒头碎屑,注入2mL清水的(2)号试管的现象是变蓝,原因是2号试管中没有唾液,淀粉无变化,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
加入馒头,注入2mL唾液的(3)号试管的现象是变蓝,原因是3号试管中虽然加入了唾液,但是由于馒头没有被切碎,也没有和唾液充分搅拌,减少了馒头中淀粉与唾液的接触面积,因此馒头块中的淀粉没有完全被消化,滴加碘液后仍然变蓝色
得出
结论
馒头的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分析 从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实验是设置两组对照实验:1和2是以唾液为变量的一组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和3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食物的消化有促进作用.

解答 解:制定并实施计划:1、实验中加入的馒头碎屑模拟牙齿的咀嚼.用玻璃棒搅拌模拟舌的搅拌.
2、把一次性杯子放在舌头底下,一段时间后,就会有唾液流下来.
3、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是人体的体温,37℃接近人体体温,酶的活性最强.
实验现象:淀粉遇碘变蓝色,这是淀粉的特性;1号试管中含有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2号试管中没有唾液,淀粉无变化,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3号试管中虽然加入了唾液,但是由于馒头没有被切碎,也没有和唾液充分搅拌,减少了馒头中淀粉与唾液的接触面积,因此馒头块中的淀粉没有完全被消化,滴加碘液后仍然变蓝色.
故答案为:制定并实施计划:1馒头碎屑;用玻璃棒搅拌;2把一次性杯子放在舌头底下,一段时间后,就会有唾液流下来;337℃接近人体体温,酶的活性最强;
实验现象:1号试管中含有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2号试管中没有唾液,淀粉无变化,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3号试管中虽然加入了唾液,但是由于馒头没有被切碎,也没有和唾液充分搅拌,减少了馒头中淀粉与唾液的接触面积,因此馒头块中的淀粉没有完全被消化,滴加碘液后仍然变蓝色

点评 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角上常被沾上一些鬼针草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
A.毁坏了鬼针草B.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
C.便于携带D.所有生物及其栖息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现有的动物,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区别是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1  将同一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接种细菌,乙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环境中,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方案2  取两种树的等量落叶,分别标为丙组和丁组,丙组接种细菌,丁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的环境中,两组在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根据上诉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以上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比较科学的实验方案是一,原因是该方案符合变量唯一(或单一变量) 原则.
(2)方案一中的实验变量是细菌,实验组是甲.
(3)实验过程中要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环境 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以狗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实验初,他只让狗听到铃声,狗没有出现唾液分泌量的增加. 之后,他在每次给狗喂食之前,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马上喂食,狗出现了唾液分泌量增加的现象.这样反复强化之后,他发现当狗听到铃声时,即使不给狗食物,狗都会出现唾液分泌量的增加.
(1)实验初,铃声与食物本身毫无联系,这时的铃声对狗的唾液分泌属于无关刺激(非条
件刺激、无关刺激);
(2)实验到一定阶段,狗只是听到铃声,就会出现唾液分泌量增加的现象,这时铃声就成为促使狗出现这种反射活动的条件.这种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3)这个反射活动的建立是利用了动物的大脑能够建立条件反射的特点.
(4)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训练建立起来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青蛙和蟾蜍一到冬天就会冬眠,影响这种习性的环境因素是(  )
A.温度B.阳光C.D.土壤和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江北水城”积极遴选“生态城市”的建设,生态环境获得了进一步的改善,每到冬季来临之前,东昌湖又见野鸭归来.常有“喜鹊之乡”的东阿县鹊巢星罗密布,鹊声悦耳动听,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材料二:蚕农发现,雌雄蛾从茧中钻出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交配,否则,因寿命短暂会失去传宗接代的机会.雌雄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的“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
材料三:随着人类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加强和对动物行为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很多野生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些重要行为丢失,如野马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马在野生条件下饮水能力,把原先导水入槽的橡胶管拉向水坑,一步步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从而恢复野马的野外生存能力.
(1)材料一中列举了两种生物的不同行为,即野鸭的迁徙行为和喜鹊的繁殖行为,从动物获得途径看,它们应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2)材料二中的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种“气味”在生物学上叫做性外激素,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
(3)材料三中人们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动物中,哪种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哺乳动物(  )
A.扬子鳄B.黑猩猩C.企鹅D.金丝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