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物学知识来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子宫
B.桃子的可食部分是由桃花雌蕊的子房壁发育而成的
C.孔雀开屏、蜜蜂采蜜属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D.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内容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衡阳逸夫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5秋•衡阳校级期中)如图是人体的关节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内填数字,横线上填名称)
(1)写出下列结构对应的名称
[1] [2] [3]
[4] [5]
(2)脱臼是许多人都曾经有过的经历,脱臼是指[ ]从[ ]中脱落出来的现象.
(3)当我们做运动时,关节腔中的液体能减少两骨之间的摩擦,[ ]可以缓冲两骨之间的撞击力.
(4)把两块骨牢固联系在一起的是[ ].
(5)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疾病,患者关节腔内大量积液并伴有肿胀疼 痛.其病变部位应在关节的哪个结构上?
A.关节面 B.关节软骨 C.关节囊 D.关节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宁夏银川贺兰第四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探究、分析题
某小组同学做“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将数量相等的黄豆种子按照下表中的条件进行培养,得到表中的实验结果,请分析作答:
温度 | 水 | 实验结果 | |
1号瓶 | 温暖 | 无水 | 未萌发 |
2号瓶 | 温暖 | 适量水 | 萌发 |
3号瓶 | 冰箱冷藏室 | 适量水 | 未萌发 |
4号瓶 | 温暖 | 过量水 | 未萌发 |
(1)、通过 号瓶和 号瓶实验结果的分析,可知种子的萌发需要水。
(2)、“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的结论是通过2号瓶和 号瓶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的。
(3)、2号瓶和3号瓶是一组 实验,这组实验的变量是 。
(4)、除外界条件外,种子能够萌发吗,其自身应具备的条件是 。
(5)、农民一般把种子放在 和 的环境中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山东安丘东埠初级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施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了。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然保鲜的是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 断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 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D.空气的有无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___ 。
(3)这个实验证实了细菌( )
A.是自然发生的
B.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山东东明清华园学校济南版八年级上期末复习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面为被子植物的生殖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在被子植物的生殖过程中,将来发育成果实的结构是[ ] .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和 ,发育成5.新一代植株的茎和叶是由5中的 发育而来.
(2)与组织培养生殖技术不同,上图显示的被子植物的生殖方式属于 生殖.
(3)假设上图表示豌豆的生殖过程,已知豌豆的圆粒种子和皱粒种子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圆粒种子的基因(A)相对于控制皱粒种子的基因(a)是显性.若将圆粒种子植株(Aa)在其花未开前去掉全部雄蕊,再授以皱粒种子植株的花粉,则其形成的果实中胚的基因型为 .
(4)“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四川泸州合江参宝初级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
A.草 B.食虫鸟 C.细菌 D.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衡阳夏明翰中学七年级上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能够调节植物蒸腾作用的结构是
A.叶片 B.叶肉 C.叶脉 D.气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平凉崆峒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
A.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能影响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