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亲代与子代之间基因传递的。‘‘桥梁”是生殖细胞
B.生物的变异都是由基因的改变引起的
C.子代和亲代性状不同的现象属于变异
D.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B
【解析】
试题分析:A.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因此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性状遗传的实质是通过生殖过程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后代而不是把性状传递给了后代、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生殖细胞,选项正确.
B.变异是指亲代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根据变异是否可以遗传,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因此,生物的变异可能是由环境发生变化引起的,也可能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
C.亲子代之间的在性状上相似性叫遗传,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选项正确.
D.遗传是指生物的性状传递给下一代的现象,也就是子代与亲代之间某些性状表现出相似的现象.遗传是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通过生殖实现的即亲代的遗传物质通过生殖传递给下一代,使子代具有了亲代的部分遗传物质,而遗传物质决定性状,从而使子代表现出亲代的某些性状.任何一种生物要繁衍下一代,都离不开生殖,都离不开遗传物质的传递;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极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但不论是DNA还是RNA,它们都可以通过复制传递给下一代,因此遗传是普遍存在的.
变异是指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某些性状上表现出的差异,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两种类型,前者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可以传递给下一代的,后者不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而与物质环境条件有关,不能传递给下一代.虽然亲代的遗传物质通过生殖可以传递给子代,但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物质是不完全相同的,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正说明了变异的普遍性.
考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届四川省八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对智力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有笨丙酮尿症(智力障碍)儿子(aa),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这对夫妇各自的父母中一定有人患苯丙酮尿症,这种病是隔代遗传
B.这对夫妇都带有隐性基因,其基因组成为Aa
C.这对夫妇各自的兄弟姐妹中一定有人患苯丙酮尿症
D.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均为AA,患儿是由于发生了生物性状的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届四川汉源县第三中学初二下期半期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每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特定的DNA片段
C.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基因一般都是成对存在的
D.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和一个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届四川汉源县第三中学初二下期半期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859年英国伟大的自然学家达尔文发表了( )
A.《本草纲目》 B.用进废退学说
C.细胞学说 D.《物种起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届四川汉源县第三中学初二下期半期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小强在煮鸡蛋时,发现随着水温的升高,有许多气泡从鸡蛋里冒出,这一现象说明( )
A.该蛋卵壳上有许多肉眼看不到的气孔
B.该蛋新鲜,内部在进行旺盛的呼吸作用
C.该蛋已受精,可能发育成雏鸡
D.该蛋已坏死,卵壳和壳膜失去了保护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石室白马中学初二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1)次食物链共有 条食物链。
(2)在这个食物网中,生产这是 ,草食动物有 、 和 。
(3)生产者和消费者主要是什么关系? 和 的关系。
(4)这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为 和 ,数量做多的生物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届四川成都石室白马中学初二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冬眠的主要原因是( )
A.因为怕冷 B.食物不足 C.气候干燥 D.体温不恒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届四川宜宾沙坪镇顺南初中初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有的物质是( )
A.无机盐 B.蛋白质 C.葡萄糖 D.尿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