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酸雨的危害的是( )
A.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 B.使河流、湖泊、水源酸化
C.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叶 D.使土壤中汞、银、镉含量增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4.7章末复习与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生物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探索,理智地运用科技成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你认为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
A.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B.三北防护林被誉为中国的“绿色万里长城”,它的建设可改善生态环境
C.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必须控制人口的过度膨胀
D.绿色植物不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也不能调节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东日照市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看到的两个视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为口腔上皮细胞,细胞内无液泡
B.乙中细胞构成了组织,具有保护功能
C.甲中细胞核被染成蓝色,操作失误导致出现了气泡
D.乙中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有细胞壁和大液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白银育才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用黑纸片对叶片进行部分遮光处理,实验后向叶片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 )
A.光照部位 B.遮光部位
C.整个叶片 D.叶片边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4.7章末习题二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连线题:
造成下列环境污染的原因各是什么?
①酸雨 A.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②温室效应 B.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
③臭氧层破坏 C.大量使用氟利昂、排放含氮废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4.7章末习题二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科学家掌握的资料,人类从未在南极使用过DDT,但是在南极企鹅的身体内检测到了这种巨毒药物的存在。这个现象说明( )
A.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DDT随空气飘到南极上空,破坏了臭氧层
C.企鹅曾到使用DDT的地区活动
D.科学考察人员将DDT带到了南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八年级毕业升学二模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同学们课上已经探究了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还想进一步探究种子的萌发及生长的一些情况,分小组进行了下列探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第一小组探究了“胚乳在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他们设计的实验如下表所示,小组同学实施实验并在表中记录了观察结果。(注:选取的玉米种子是同一批质量品级相同的种子,在实验前经过清水浸泡。)
组别 | 1 | 2 | 3 |
种子数量(粒) | 10 | 10 | 10 |
处理方式 | 将胚乳全部切掉 | 将胚乳切掉一半 | 不做处理 |
生长发育状态 | 不萌发 | 幼苗纤弱 | 幼苗健壮 |
(1)组别1和3对照,变量是 。
(2)此实验说明 。
b.第二小组选取了长势和重量完全相同的三株玉米甲、乙、丙,分别放置在温室内进行无土栽培,在光照、温度等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三株玉米苗的长势和重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培养条件见下表:(注:蒸馏水是纯水,不含其他物质。)
玉米苗 | 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 培养液 |
甲 | 0.06% | 土壤浸出液 |
乙 | 0.03% | 土壤浸出液 |
丙 | 0.06% | 蒸馏水 |
(3)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甲乙丙三株玉米苗的重量都增加了,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显示,甲玉米苗比乙玉米苗长得快,你认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比甲和丙玉米苗的长势,丙的长势明显比甲弱,可见,玉米苗的生长还需要________。
(6)该组同学的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22-25章测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近二十年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人口增长率低于世界水平,这直接说明了( )
A.我国的人口质提高了
B.中国的人口下降了
C.中国人具有全球生态意识和责任感
D.实行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的有效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