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血液通过肺循环后,其成分的变化主要是(  )
A.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增多B.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C.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D.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减少

分析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解答 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对照血液循环图可知,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氧气浓度高、二氧化碳浓度低,周围血液中氧气的浓度低、二氧化碳浓度高,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所以“血液通过肺循环后”,其成分的变化主要是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故选: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血液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田径运动会上,进行100米赛跑后,运动员出现的现象是(  )
A.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会加深B.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
C.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变D.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面是四个同学讨论有关人体血液循环的话题,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判断一下,哪位同学说的对(  )
A.动脉血是指在动脉血管中流动的血液
B.静脉瓣位于四肢静脉血管中,动脉瓣位于动脉血管中
C.一般说的血液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D.体循环可为人体器官送去养料,肺循环则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界取得联系,除用手机联系外,也可通过敲击管道和暖气片,或打开手电筒利用声、光方式进行联系.
请根据你学习的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求救方法之一是打开手电筒利用方式进行联系,手电筒射出的光线进入救援人员眼球成像的先后顺序是1、5、2、3、4(填序号).然后通过救援人员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转化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视觉,眼睛要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主要依靠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填名称)
(2)求救方法之一是通过敲击管道发出声响,这种声响会刺激救援人员的[B]_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被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雅安伤员被救助出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伤害.正常情况下控制进入眼球光线多少的是[5]瞳孔;雅安同胞和其他所有的中国人一样都是黑眼睛,黑眼睛是因为标号[6]虹膜结构的颜色是黑色的.
(4)在救援人员中有一个人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5)地震中某人脊柱损伤,导致大小便不受大脑控制,这说明脊髓的传导的功能发生异常.
(6)受伤的小女孩表现坚强,尽管身上有血迹,但她微笑的说“我没事,我不哭”.小女孩的事迹感动了很多网友,这属于条件反射,该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试分析曲线AB段的变化中,膈肌和胸廓的变化(  )
A.收缩、扩大B.舒张、扩大C.收缩、缩小D.舒张、缩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动脉血管内流动的是动脉血,静脉血管内流动的是静脉血
B.人呼出的气体中与吸入的气体比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
C.气管和支气管内有软骨所形成的支架
D.人在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是呈舒张状态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的是(  )
A.净化环境B.涵养水源C.可供食用D.调节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请将下列器官与相应的功能连接起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对其形成原因的正确解释是(  )
A.上帝创造的结果B.过度繁殖的结果C.人工选择的结果D.自然选择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