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①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环境因素.又区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湿度等.②在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性;③生物也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森林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降水、维持碳氧平衡等作用.
解答 解:(1)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它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西部地区水资源缺乏,而水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因此,从生物学角度分析,改善西部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是 水资源缺乏问题,它属于生态因素中的非生物因素.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即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因此,“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属于生产者.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3)植物的根茎往往可以插入沙地很深,网状的根系就像是一张钢筋混凝土大网,将土壤牢牢绑定,故而起到固沙的作用.而植物本身可以削弱地表风力,使得风速下降,所以植物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在我国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率本来就不高,贫穷的西北人民还想靠过度放牧、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些掠夺性的破坏行为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沙尘暴灾害.裸露的土地很容易被大风卷起形成沙尘暴甚至强沙尘暴.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过度放牧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
(4)荒漠化会影响食物链,为干扰正常的生理过程,因为原来的生物并不适应这个环境.因为环境的不正常改变(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原来的生物们的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无机环境破坏了.这样的后果是不能适应环境而走向灭亡,当然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
故答案为:(1)水;非生物;(2)自动调节能力;生产者;(3)保持水土、防风固沙(4)荒漠化使不适应得生物灭亡,生物灭亡影响了食物链,因此又引起其他生物灭亡,加速了西部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5倍 | B. | 23倍 | C. | 100倍 | D. | 120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